土族语音系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21-38页 |
第一节 土族和土族语 | 第21-23页 |
一、土族 | 第21-22页 |
二、土族语和土文 | 第22-23页 |
第二节 土族语研究概述 | 第23-31页 |
一、传统研究 | 第23-29页 |
二、实验研究 | 第29-30页 |
三、本次研究的背景和特点 | 第30-31页 |
第三节 土族语音系研究的意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31-32页 |
一、研究意义 | 第31-32页 |
二、研究内容 | 第32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32页 |
第四节 语料库和参数库的概况 | 第32-38页 |
一、语料来源 | 第32-34页 |
二、土族语语音声学参数数据库 | 第34-37页 |
三、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37-38页 |
第一章 元音声学分析 | 第38-96页 |
第一节 短元音 | 第38-64页 |
一、舌位特征 | 第38-56页 |
二、短元音音长特征 | 第56-59页 |
三、短元音音强特征 | 第59-62页 |
四、短元音音高特征 | 第62-64页 |
第二节 长元音 | 第64-78页 |
一、舌位特征 | 第64-68页 |
二、不同音节的共振峰频率 | 第68-70页 |
三、长元音音长特征 | 第70-72页 |
四、长元音音强特征 | 第72-73页 |
五、长元音音高特征 | 第73-75页 |
六、长短元音比较 | 第75-78页 |
第三节 复合元音 | 第78-96页 |
一、舌位特征 | 第80-91页 |
二、复合元音音长和稳定段 | 第91-93页 |
三、复合元音音强和音高 | 第93-96页 |
第二章 辅音声学分析 | 第96-155页 |
第一节 塞音 | 第97-112页 |
一、双唇塞音 | 第97-101页 |
二、舌尖塞音 | 第101-105页 |
三、舌根塞音 | 第105-109页 |
四、小舌塞音 | 第109-111页 |
五、塞音之间的比较 | 第111-112页 |
第二节 擦音 | 第112-130页 |
一、唇齿擦音 | 第112-113页 |
二、舌尖前擦音 | 第113-116页 |
三、舌尖后擦音 | 第116-118页 |
四、舌面擦音 | 第118-121页 |
五、舌根擦音 | 第121-124页 |
六、双唇擦音 | 第124-125页 |
七、小舌擦音 | 第125-127页 |
八、龈后区擦音 | 第127-130页 |
第三节 塞擦音 | 第130-137页 |
一、舌面塞擦音 | 第130-134页 |
二、舌尖塞擦音 | 第134-137页 |
第四节 鼻音 | 第137-141页 |
第五节 边音 | 第141-144页 |
第六节 近音 | 第144-147页 |
第七节 闪音 | 第147-149页 |
第八节 复辅音 | 第149-155页 |
第三章 土族语音段音位 | 第155-186页 |
第一节 元音音位 | 第155-169页 |
一、短元音音位 | 第155-162页 |
二、长元音音位 | 第162-165页 |
三、复合元音音位 | 第165-169页 |
第二节 辅音音位 | 第169-177页 |
第三节 语音音变 | 第177-183页 |
一、元音音变 | 第177-182页 |
二、辅音音变 | 第182-183页 |
第四节 区别性特征 | 第183-186页 |
第四章 超音段特征 | 第186-205页 |
第一节 土族语的音节 | 第186-190页 |
一、音节结构及类型 | 第186-187页 |
二、音节特征 | 第187-188页 |
三、音节的构词模式 | 第188-190页 |
第二节 土族语元音和谐 | 第190-198页 |
一、双音节词元音搭配 | 第191-194页 |
二、三音节词元音搭配 | 第194-197页 |
三、四音节词元音搭配 | 第197-198页 |
第三节 土族语词重音 | 第198-205页 |
一、重音的位置 | 第199-200页 |
二、重音的性质 | 第200-205页 |
结语 | 第205-209页 |
参考文献 | 第209-215页 |
附录 | 第215-245页 |
主题词索引 | 第245-248页 |
致谢 | 第248-24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的课题目录 | 第2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