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古代宫词研究
摘要 | 第3-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序论 | 第17-31页 |
一、宫词的概念 | 第17-23页 |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现状 | 第23-27页 |
三、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 | 第27-31页 |
第一章 韩国宫词的发展阶段及其背景 | 第31-49页 |
第一节 宫词创作的奠基期——高丽前半期 | 第31-38页 |
第二节 宫词创作的初始期——高丽后半期 | 第38-44页 |
第三节 宫词创作的繁荣期——朝鲜朝时期 | 第44-49页 |
第二章 韩国宫词的题材类型与主题取向 | 第49-99页 |
第一节 宫女哀欢 | 第49-64页 |
一、咫尺长门万里愁——宫女之哀 | 第50-60页 |
二、新簪紫玉九鸾钗——宫女之欢 | 第60-64页 |
第二节 君后之德 | 第64-82页 |
一、不是君王倦万机——君主之德 | 第67-77页 |
二、手中犹捻大秦珠——后妃之德 | 第77-82页 |
第三节 宫中生活 | 第82-99页 |
一、宫花不共外花同——宫中日常 | 第83-88页 |
二、寒食宫中不禁烟——宫中风俗 | 第88-99页 |
第三章 韩国宫词的审美表达与艺术成就 | 第99-130页 |
第一节 立体化的语言构建之美 | 第99-108页 |
一、叠字相加的女性化诗语 | 第99-104页 |
二、空间变幻的诗语架构 | 第104-108页 |
第二节 多元化的意象表达之美 | 第108-118页 |
一、自然物象背后的审美意象 | 第110-113页 |
二、人文典故背后的审美意象 | 第113-116页 |
三、符号化文字背后的审美意象 | 第116-118页 |
第三节 对主流汉诗风之离脱美 | 第118-130页 |
一、宣祖朝之前的“师唐”之美 | 第120-123页 |
二、宣祖朝之后的“唐宋兼宗” | 第123-130页 |
第四章 韩国宫词与中国唐代宫词的关联 | 第130-158页 |
第一节 诗题、诗体、题材方面的传承 | 第132-142页 |
第二节 人名、地名等诗语的借用 | 第142-145页 |
第三节 对历史典故的运用 | 第145-150页 |
第四节 宫廷女性形象的异同 | 第150-153页 |
第五节 君主形象的异同 | 第153-158页 |
第五章 韩国宫词的民族性特征 | 第158-183页 |
第一节 含蓄蕴藉的表达方式 | 第158-166页 |
一、道是无情却有情 | 第160-162页 |
二、顾左右而言他 | 第162-164页 |
三、露一斑而知全豹 | 第164-166页 |
第二节 叙事性因素显著增强 | 第166-183页 |
一、叙事因素增强之表现 | 第167-174页 |
二、导致叙事因素增强之原因 | 第174-183页 |
结论 | 第183-186页 |
参考文献 | 第186-19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90-191页 |
致谢 | 第1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