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9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3.1 政府部门间协调合作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2 府际关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4-15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5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第2章 府际关系之部门间关系:一个概述 | 第16-24页 |
2.1 府际关系 | 第16-17页 |
2.1.1 府际关系的概念 | 第16-17页 |
2.1.2 府际关系的向度 | 第17页 |
2.1.3 府际关系的实质及表现形式 | 第17页 |
2.1.4 府际关系的性质划分 | 第17页 |
2.2 府际关系之政府部门间关系 | 第17-19页 |
2.2.1 政府部门间关系的由来 | 第17-18页 |
2.2.2 中国政府部门间条块关系 | 第18-19页 |
2.3 政府部门间协调合作关系 | 第19-24页 |
2.3.1 加强政府部门间协调合作的必要性 | 第19-20页 |
2.3.2 政府部门间协调合作关系的困境及障碍分析 | 第20-24页 |
第3章 国外政府部门间协调合作实践 | 第24-30页 |
3.1 协同政府 | 第24页 |
3.2 整体政府 | 第24-25页 |
3.3 基于整体政府的各国协调合作实践 | 第25-26页 |
3.4 各国政府部门间的协调合作实践 | 第26-30页 |
3.4.1 美国政府部门间的协调合作实践 | 第26-27页 |
3.4.2 英国政府部门间的协调合作实践 | 第27-28页 |
3.4.3 日本政府部门间的协调合作实践 | 第28-30页 |
第4章 2012年江西省投入产出调查中的府际关系 | 第30-38页 |
4.1 2012年江西省投入产出调查的背景 | 第30-31页 |
4.2 2012年江西省投入产出调查工作流程 | 第31-34页 |
4.3 2012年江西省投入产出调查的模型简化 | 第34-35页 |
4.4 2012年江西省投入产出调查中的府际关系——协调合作 | 第35-38页 |
4.4.1 “条条”系统中的协调合作 | 第36-37页 |
4.4.2 “块块”系统中的协调合作 | 第37-38页 |
第5章 2012年江西省投入产出调查中部门间协调合作遇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8-42页 |
5.1 “条条”系统中部门间协调合作遇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8-39页 |
5.1.1 文化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8页 |
5.1.2 制度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8-39页 |
5.1.3 组织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9页 |
5.1.4 技术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9页 |
5.2 “块块”系统中部门间协调合作遇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9-42页 |
5.2.1 文化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9-40页 |
5.2.2 制度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40-41页 |
5.2.3 组织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41页 |
5.2.4 技术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41-42页 |
第6章 部门间协调合作的策略选择 | 第42-47页 |
6.1 文化建设的策略选择 | 第42-43页 |
6.1.1 加强信任文化建设 | 第42页 |
6.1.2 培养整体主义观念 | 第42-43页 |
6.2 制度建设的策略选择 | 第43-44页 |
6.2.1 加强部门间协调合作法制建设 | 第43页 |
6.2.2 构建新型的协调机制 | 第43页 |
6.2.3 建立健全奖惩机制 | 第43-44页 |
6.2.4 加强监督体系建设 | 第44页 |
6.3 组织建设的策略选择 | 第44-45页 |
6.3.1 建立权威跨部门管理机构 | 第44-45页 |
6.3.2 明确部门职能 | 第45页 |
6.3.3 探索行政流程再造 | 第45页 |
6.4 技术建设的策略选择 | 第45-47页 |
6.4.1 构建信息共享机制 | 第45-46页 |
6.4.2 改善沟通交流手段 | 第46-47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7-48页 |
7.1 结论 | 第47页 |
7.2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