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杏北开发区萨葡高油层储层参数变化规律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创新点摘要第6-9页
前言第9-16页
    0.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9页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3页
        0.2.1 注水开采研究现状第9-11页
        0.2.2 注聚合物开采研究现状第11-13页
        0.2.3 主要存在问题第13页
    0.3 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3-16页
        0.3.1 主要研究内容第13-14页
        0.3.2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第14-15页
        0.3.3 技术路线第15-16页
第一章 研究区区域地质概况及开采简史第16-23页
    1.1 研究区地质概况第16-19页
        1.1.1 构造特征第17页
        1.1.2 沉积特征第17-18页
        1.1.3 储层特征第18-19页
    1.2 研究区开采简史第19-21页
    1.3 研究区区块第21-23页
第二章 不同区块物性特征研究第23-31页
    2.1 测井解释可信度评估第23-24页
    2.2 不同区块同时期储层物性变化特征分析第24-27页
        2.2.1 杏一~三行列区块萨葡高油层物性变化特征分析(1984-1993)第25-26页
        2.2.2 杏一~三行列区块萨葡高油层物性变化特征分析(1994-2006)第26-27页
        2.2.3 杏一~三行列区块萨葡高油层物性变化特征分析(2007-2015)第27页
    2.3 不同区块同层位物性历史变化分析第27-31页
        2.3.1 杏一~三行列区块萨尔图油层储层物性历史变化分析第28-29页
        2.3.2 杏一~三行列区块葡萄花油层储层物性历史变化分析第29-30页
        2.3.3 杏一~三行列区块高台子油层储层物性历史变化分析第30-31页
第三章 取芯井储层物性变化规律第31-47页
    3.1 不同开发时期密闭取芯井、探井孔渗饱变化规律第31-35页
        3.1.1 萨Ⅱ油层组表内主体薄层砂孔渗饱拟合变化第31-33页
        3.1.2 萨Ⅱ油层组表内非主体薄层砂孔渗饱拟合变化第33-35页
    3.2 杏四~六行列区块井壁取芯井孔渗饱变化第35-47页
        3.2.1 非主体薄层砂孔渗饱随时间变化第35-38页
        3.2.2 主体薄层砂孔渗饱随时间变化第38-42页
        3.2.3 河道砂孔渗饱随时间变化第42-43页
        3.2.4 表外孔渗饱随时间变化第43-45页
        3.2.5 不同油层组孔渗饱随时间变化第45-47页
第四章 地层水矿化度、储层润湿性及相渗曲线特征分析第47-58页
    4.1 储层微观特征研究第47-50页
    4.2 储层润湿性研究第50-52页
        4.2.1 亲油介质第50-51页
        4.2.2 亲水介质第51-52页
        4.2.3 中性介质第52页
    4.3 相渗曲线特征分析第52-58页
第五章 储层物性参数变化对油藏开发效果的影响第58-62页
    5.1 注入水对储层物性参数的影响第58-60页
    5.2 油层润湿性变化机理及影响第60-61页
    5.3 储层参数变化对油藏开发效果的影响第61-62页
结论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7页
发表文章目录第67-68页
致谢第68-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松辽盆地长46区块扶余油层油成藏规律研究
下一篇:朝84-6区块地震解释及构造建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