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松辽盆地长46区块扶余油层油成藏规律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前言第9-17页
    0.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9页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4页
        0.2.1 相关理论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4页
        0.2.2 长46区块研究现状第14页
    0.3 研究内容和思路第14-15页
    0.4 完成的工作量第15-17页
第一章 区域地质特征第17-24页
    1.1 构造及其演化特征第17-21页
    1.2 地层及其沉积特征第21-24页
第二章 油藏类型及油分布特征第24-30页
    2.1 油藏类型及其特征第24-27页
    2.2 油分布规律第27-30页
第三章 油成藏条件第30-55页
    3.1 烃源岩条件第30-37页
        3.1.1 长46区块扶余油层的油来自三肇凹陷青一段源岩第30-33页
        3.1.2 青一段源岩供烃特征第33-37页
    3.2 储层条件第37-49页
        3.2.1 储层沉积环境第37-38页
        3.2.2 储层发育及分布特征第38-49页
    3.3 运移条件第49-55页
        3.3.1 油运移输导通道构成第49-52页
        3.3.2 油运移路径第52-55页
第四章 油成藏主控因素及模式第55-58页
    4.1 油成藏主控因素第55-57页
        4.1.1 油运移路径分布控制油分布第55-56页
        4.1.2 有运移路径上的构造高部位是油聚集的有利部位第56页
        4.1.3 断-砂配置类型控制油藏类型第56-57页
    4.2 油成藏模式第57-58页
第五章 有利成藏目标优选第58-61页
结论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5页
作者简介、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第65-66页
致谢第66-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泾川黄土剖面松山—布容古地磁极性倒转记录的可靠性探讨
下一篇:杏北开发区萨葡高油层储层参数变化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