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特种结构论文--抗震动结构、防灾结构论文--耐震、隔震、防爆结构论文

某多层不规则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1页
    1.1 引言第14-15页
    1.2 平面不规则结构的研究第15-18页
        1.2.1 国内规范对不规则的判别第15-16页
        1.2.2 国内规范对于平面不规则结构的判别条件分析第16-18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8-19页
        1.3.1 国内研究现状第18页
        1.3.2 国外研究现状第18-19页
    1.4 课题的提出及意义第19-20页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20-21页
第二章 抗震分析和设计方法概述第21-26页
    2.1 结构抗震分析方法总结第21-22页
        2.1.1 静力法第21页
        2.1.2 反应谱法第21页
        2.1.3 时程分析法第21-22页
        2.1.4 随机振动分析法第22页
    2.2 结构抗震设计方法总结第22-24页
        2.2.1 延性设计法第22-23页
        2.2.2 能力设计法第23页
        2.2.3 控制设计法第23页
        2.2.4 性能化设计法第23-24页
    2.3 Pushover分析第24-25页
        2.3.1 Pushover分析研究概况第24页
        2.3.2 Pushover分析的用途第24页
        2.3.3 Pushover分析存在的问题第24-25页
    2.4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三章 合肥某人防工程的结构设计第26-36页
    3.1 工程概况第26-27页
    3.2 PKPM进行结构设计第27-30页
        3.2.1 建立计算模型第27-29页
        3.2.2 模型的 SATWE 计算第29页
        3.2.3 梁柱施工图的绘制第29-30页
    3.3 抗震设计的考虑第30-35页
        3.3.1 周期比第31页
        3.3.2 层间位移角第31-33页
        3.3.3 位移比第33页
        3.3.4 剪重比第33-34页
        3.3.5 刚度比第34-35页
    3.4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四章 不规则框架结构抗震分析的有限元法第36-42页
    4.1 引言第36页
    4.2 有限元法的解析的基本步骤第36-38页
    4.3 有限元软件SAP2000简介第38页
    4.4 单元模型的选取第38-40页
        4.4.1 构建模型第38-39页
        4.4.2 塑性铰第39页
        4.4.3 有限单元的选择第39-40页
    4.5 本章小结第40-42页
第五章 平面不规则框架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ver分析)第42-61页
    5.1 工程设计条件第42页
    5.2 创建有限元模型第42-45页
        5.2.1 定义模型材料第42-43页
        5.2.2 构件截面定义第43页
        5.2.3 导入不规则混凝土模型第43-44页
        5.2.4 进行荷载模式,荷载的定义第44页
        5.2.5 有限单元的剖分第44-45页
    5.3 SAP2000模态分析第45-47页
    5.4 Pushover分析第47-52页
        5.4.1 Pushover分析方法第47-48页
        5.4.2 Pushover分析方法的公式推导第48-49页
        5.4.3 Pushover分析方法的一般步骤第49-50页
        5.4.4 Pushover方法的加载模式第50-52页
    5.5 对工程进行Pushover分析第52-60页
    5.6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六章 结构时程分析及抗震性能分析第61-69页
    6.1 引言第61页
    6.2 结构的分析模型第61-62页
    6.3 恢复力特征曲线第62-63页
    6.4 地震波的选取第63-65页
        6.4.1 地震波的选取原则第63页
        6.4.2 本文中地震波的选取第63-65页
    6.5 对结构进行时程分析第65-67页
    6.6 对结构进行抗震性能分析第67-68页
    6.7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第69-71页
    7.1 结论第69页
    7.2 展望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74页
致谢第74-75页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层不规则框架结构抗震分析与处理
下一篇:不规则结构的基础隔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