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目标及意义 | 第12-14页 |
1.1.1 选题的背景和依据 | 第12-13页 |
1.1.2 研究目标 | 第13页 |
1.1.3 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动态 | 第14-18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7-18页 |
1.3 主要的研究内容以及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1.3.1 主要的研究内容 | 第18页 |
1.3.2 研究采取的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第二章 航站楼旅客离港业务流程分析 | 第20-27页 |
2.1 航站楼组成及基本功能概述 | 第20-21页 |
2.1.1 航站楼的组成 | 第20页 |
2.1.2 航站楼的基本功能 | 第20-21页 |
2.2 子过程功能分析 | 第21-24页 |
2.2.1 值机 | 第21-22页 |
2.2.2 安检 | 第22-23页 |
2.2.3 海关检验、检疫检查 | 第23页 |
2.2.4 边防检查 | 第23页 |
2.2.5 候机和登机 | 第23-24页 |
2.3 航站楼旅客离港业务流程分析 | 第24-25页 |
2.3.1 典型的航站楼离港业务流程 | 第24-25页 |
2.3.2 目标机场航站楼离港业务流程 | 第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第三章 基于Anylogic的行人微观仿真方法介绍 | 第27-36页 |
3.1 行人微观仿真方法现状 | 第27-32页 |
3.1.1 传统行人微观仿真方法 | 第27页 |
3.1.2 基于社会力模型的仿真方法 | 第27-30页 |
3.1.3 基于社会力模型的Anylogic行人库仿真特点 | 第30-32页 |
3.2 基于Anylogic的微观行人仿真方法的实现 | 第32-35页 |
3.2.1 Anylogic环境建模 | 第32-33页 |
3.2.2 Anylogic仿真逻辑关系 | 第33-34页 |
3.2.3 仿真参数的调查和设定 | 第34-3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航站楼旅客行为特性分析及设施性能调查 | 第36-61页 |
4.1 绵阳机场航站楼旅客行为特性分析 | 第36-53页 |
4.1.1 行人尺寸 | 第37页 |
4.1.2 行人期望行走速度 | 第37-38页 |
4.1.3 自助值机比例 | 第38页 |
4.1.4 违禁品携带状况 | 第38-39页 |
4.1.5 高峰小时客流预测 | 第39-41页 |
4.1.6 客流高峰时段旅客到达规律研究 | 第41-53页 |
4.2 绵阳机场航站楼设施性能调查 | 第53-59页 |
4.2.1 调查方案设计 | 第53-54页 |
4.2.2 实践调查 | 第54-59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五章 绵阳机场旅客离港业务流程仿真 | 第61-71页 |
5.1 建立绵阳机场旅客离港业务流程仿真模型 | 第61-64页 |
5.1.1 仿真目标以及仿真输入和导出参数 | 第61页 |
5.1.2 绵阳机场旅客离港业务逻辑关系建模 | 第61-62页 |
5.1.3 绵阳机场航站楼环境建模 | 第62-63页 |
5.1.4 建立并运行仿真模型 | 第63-64页 |
5.2 绵阳机场航站楼客流高峰小时运营瓶颈分析 | 第64-66页 |
5.2.1 客流高峰小时运营状况 | 第64-65页 |
5.2.2 客流高峰小时运营瓶颈分析 | 第65-66页 |
5.3 绵阳机场旅客离港业务流程优化 | 第66-70页 |
5.3.1 旅客离港业务流程优化方案设计 | 第66-68页 |
5.3.2 旅客离港业务流程优化方案评估 | 第68-7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71-73页 |
1 研究结论 | 第71-72页 |
2 研究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