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6-17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17-19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4.2 研究框架 | 第18-19页 |
1.5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9-20页 |
第2章 研究相关理论基础 | 第20-27页 |
2.1 汽车金融相关理论基础 | 第20-23页 |
2.1.1 汽车金融的内涵 | 第20页 |
2.1.2 汽车金融产业融合理论 | 第20-21页 |
2.1.3 汽车金融消费信贷理论 | 第21-23页 |
2.2 汽车金融公司信贷风险管理相关理论基础 | 第23-26页 |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3-24页 |
2.2.2 博弈理论 | 第24-26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HW汽车金融公司信贷风险管控的现状 | 第27-37页 |
3.1 HW汽车金融公司简介 | 第27页 |
3.2 HW汽车金融公司信贷业务现状 | 第27-30页 |
3.2.1 信贷业务操作流程 | 第27-28页 |
3.2.2 信贷业务金融产品 | 第28-30页 |
3.3 HW汽车金融公司风险管控的基本情况 | 第30-36页 |
3.3.1 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 第30-32页 |
3.3.2 风险管理内容 | 第32-34页 |
3.3.3 风险管理的方法 | 第34-3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HW汽车金融公司信贷风险管控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 第37-44页 |
4.1 HW汽车金融公司信贷风险管控的问题 | 第37-40页 |
4.1.1 不良贷款率不断上升 | 第37页 |
4.1.2 业务操作模式潜藏风险 | 第37-39页 |
4.1.3 过度依赖经销商 | 第39-40页 |
4.1.4 员工风险意识及执行力不足 | 第40页 |
4.2 HW汽车金融公司信贷风险管控问题的原因 | 第40-43页 |
4.2.1 操作模式不利于风险控制 | 第40-41页 |
4.2.2 未形成完整有效的贷后管理体系 | 第41-42页 |
4.2.3 对经销商缺乏有效控制 | 第42页 |
4.2.4 人员配置与公司发展不匹配 | 第42-43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5章 HW汽车金融公司信贷风险管控的策略 | 第44-51页 |
5.1 优化HW汽车金融公司业务操作流程 | 第44-46页 |
5.1.1 制定标准化的汽车信贷操作流程 | 第44页 |
5.1.2 提高汽车信贷业务审批效率 | 第44-45页 |
5.1.3 完善HW汽车金融公司操作模式 | 第45-46页 |
5.2 进一步规范HW汽车金融公司信贷体系 | 第46-47页 |
5.2.1 完善审批体制,确保审批质量 | 第46页 |
5.2.2 建立风险预警制度 | 第46-47页 |
5.3 加强对汽车经销商的管理 | 第47-48页 |
5.3.1 加强合作经销商的选择与分类管理 | 第47页 |
5.3.2 加强汽车经销商的风险管理 | 第47-48页 |
5.4 加强HW汽车金融公司人事管理 | 第48-49页 |
5.4.1 人力资源配置及使用 | 第48页 |
5.4.2 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 | 第48页 |
5.4.3 建立人才激励机制 | 第48-49页 |
5.5 强化HW汽车金融公司的信贷风险转移 | 第49页 |
5.5.1 风险的分散和转移 | 第49页 |
5.5.2 附担保的汽车消费信贷模式 | 第49页 |
5.6 完善HW汽车金融公司的信贷信息系统 | 第49-50页 |
5.6.1 完善汽车金融业务系统 | 第49-50页 |
5.6.2 完善车辆合格证监管系统 | 第50页 |
5.6.3 完善车辆远程监管系统 | 第50页 |
5.6.4 开发汽车金融信贷视频签约系统 | 第50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51-52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1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