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蒙古风情园职业装设计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前言 | 第9-12页 |
一、职业装设计原则 | 第12-19页 |
(一) 服装的起源及其作用 | 第12-14页 |
(二) 职业装的概念与分类 | 第14-15页 |
1、从功能角度分类 | 第14页 |
2、从行业角度分类 | 第14-15页 |
3、从职业装款式结构角度分类 | 第15页 |
4、从季节角度分类 | 第15页 |
(三) 一般服务行业职业装设计原则 | 第15-16页 |
1、针对性 | 第15页 |
2、经济性 | 第15-16页 |
3、审美性 | 第16页 |
(四) 职业装在企业中的作用 | 第16-19页 |
1、职业装在企业中的精神性 | 第16-17页 |
2、职业装在企业中的物质性 | 第17-18页 |
3、体现人文精神性 | 第18-19页 |
二、蒙古族风格职业装设计原则 | 第19-28页 |
(一) 蒙古族传统文化与服饰 | 第19-25页 |
1、文化的概述与特性 | 第19-20页 |
2、蒙古族服饰的历史回顾 | 第20-22页 |
3、蒙古族服饰文化 | 第22-23页 |
4、蒙古族传统服饰的共性特征 | 第23-25页 |
(二) 本文在职业装设计中要切入的角度 | 第25-26页 |
1、文化角度 | 第25页 |
2、实用角度 | 第25页 |
3、审美角度 | 第25-26页 |
(三) 呼和浩特蒙古族职业装存在的问题 | 第26-28页 |
1、精神主题的缺乏 | 第26页 |
2、服装与整体环境融入勉强 | 第26页 |
3、民族传统服饰特征的缺失 | 第26-27页 |
4、服装功能单一 | 第27-28页 |
三、蒙古风情园职业装设计 | 第28-36页 |
(一) 蒙古风情园企业简介 | 第28-29页 |
(二) 蒙古风情园各主要部族传统服饰个性简析 | 第29-30页 |
1、鄂尔多斯部 | 第29页 |
2、布里亚特部 | 第29页 |
3、乌珠穆沁 | 第29-30页 |
4、察哈尔部 | 第30页 |
5、巴尔虎部 | 第30页 |
6、科尔沁部 | 第30页 |
(三) 风情园职业装设计原则 | 第30-36页 |
1、共性特征的应用 | 第30-32页 |
2、服饰与整体环境的有效融入 | 第32-34页 |
3、经济实用性 | 第34-36页 |
1)、材料的选择 | 第34-35页 |
2)、性能方面 | 第35页 |
3)、工艺方面 | 第35页 |
4)、其它 | 第35-36页 |
四、蒙古风情园相关部门个案实例设计分析 | 第36-43页 |
(一) 个案部门的服饰设计要素 | 第36-38页 |
1、式样 | 第36页 |
2、颜色 | 第36-37页 |
3、图案与配饰的提取和组织 | 第37-38页 |
(二) 个案设计 | 第38-43页 |
1、门童(图4-2) | 第38-39页 |
2、行李员门童(图4-3) | 第39页 |
3、迎宾员(图4-4) | 第39页 |
4、前台服务员(图4-5) | 第39-41页 |
5、服务员(图4-6) | 第41-42页 |
6、保洁员(图4-7) | 第42-43页 |
五、蒙古族传统服饰发展趋势展望 | 第43-48页 |
(一) 大融合 | 第43-44页 |
(二) 个性特征的强调——主流与边缘的合理对立 | 第44-45页 |
(三) 蒙古族传统服饰发展过程中的隐忧 | 第45-48页 |
1、保护与弘扬 | 第46-47页 |
2、创新 | 第47-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