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测绘学论文--摄影测量学与测绘遥感论文--测绘遥感技术论文

中等分辨率时序NDVI重构方法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引言第9-22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2 时序植被指数研究进展第10-13页
        1.2.1 时序植被指数数据集介绍第10-11页
        1.2.2 时序植被指数数据集的应用进展第11-13页
    1.3 时序植被指数重构方法研究进展第13-19页
        1.3.1 基于降噪的时序数据重构方法第13-16页
        1.3.2 基于时空数据融合的数据重构方法第16-18页
        1.3.3 回归分析及其他方法第18-19页
    1.4 研究内容及论文框架第19-20页
        1.4.1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第19页
        1.4.2 研究框架第19-20页
    1.5 论文章节安排第20-22页
第二章 时间序列遥感数据预处理第22-33页
    2.1 试验区概况第22页
    2.2 数据来源第22-24页
    2.3 基于TIMESAT的MODIS NDVI时间序列滤波处理第24-26页
    2.4 滤波结果分析与评价第26-32页
        2.4.1 滤波结果视觉对比第26-27页
        2.4.2 原始曲线拟合效果定性分析第27-29页
        2.4.3 滤波结果误差定量分析第29-31页
        2.4.4 滤波效果综合评价第31-32页
    2.5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三章 时序NDVI重构方法研究第33-70页
    3.1 重构方法的理论基础第33-41页
        3.1.1 时空自适应反射率融合模型(STARFM)第33-36页
        3.1.2 改进型时空自适应反射率融合模型(E-STARFM)第36-39页
        3.1.3 回归分析方法构建时序数据第39-41页
    3.2 不同重构方法试验方案设计第41-43页
        3.2.1 实验数据及设计方案第41-42页
        3.2.2 融合结果评价指标第42-43页
    3.3 不同季相不同时间间隔条件下重构方法试验第43-49页
        3.3.1 定性分析第43-45页
        3.3.2 定量评价第45-46页
        3.3.3 典型地类重构结果评价第46-49页
    3.4 不同季相相同时间间隔条件下重构方法试验第49-54页
        3.4.1 定性分析第49-50页
        3.4.2 定量评价第50-51页
        3.4.3 典型地类重构结果评价第51-54页
    3.5 相同季相不同时间间隔条件下重构方法试验第54-59页
        3.5.1 定性分析第54-55页
        3.5.2 定量评价第55-56页
        3.5.3 典型地类重构结果评价第56-59页
    3.6 相同季相相同时间间隔条件下重构方法试验第59-64页
        3.6.1 定性分析第59-60页
        3.6.2 定量评价第60-61页
        3.6.3 典型地类重构结果评价第61-64页
    3.7 重构方案对比分析第64-68页
        3.7.1 时间和空间适应性评价第64页
        3.7.2 典型地类重构结果评价第64-66页
        3.7.3 重构结果误差分析第66-67页
        3.7.4 重构方法计算成本第67-68页
        3.7.5 重构方案推荐第68页
    3.8 本章小结第68-70页
第四章 长汀县中等分辨率时序NDVI数据集构建与评价第70-88页
    4.1 时序数据集重构方法的选择第70-72页
        4.1.1 遥感数据获取情况第70-71页
        4.1.2 时序数据集重构方法选择方案第71-72页
    4.2 时序数据集重构结果第72-76页
    4.3 NDVI数据集质量评价第76-86页
        4.3.1 时序变化趋势相似性第76-77页
        4.3.2 典型地物的时空趋势第77-78页
        4.3.3 重构结果与真值对比第78页
        4.3.4 时序数据集合理性分析第78-79页
        4.3.5 地类繁杂区重构效果评价第79-86页
    4.4 本章小结第86-88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88-90页
    5.1 主要结论第88-89页
    5.2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第89-90页
参考文献第90-97页
致谢第97-98页
个人简介、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源于海洋微藻生物活性肽的研究
下一篇:非聚集型取代苝酰亚胺衍生物的配位导向自组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