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物化学论文

源于海洋微藻生物活性肽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前言第9-27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第9-10页
    1.2 裂殖壶菌简介第10-14页
        1.2.1 裂殖壶菌的概述第10-11页
        1.2.2 裂殖壶菌的营养成分分析第11-12页
        1.2.3 裂殖壶菌的应用第12-14页
            1.2.3.1 在视觉系统和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中的作用第12页
            1.2.3.2 构成细胞基本组成成分第12-13页
            1.2.3.3 在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第13页
            1.2.3.4 免疫调节方面的作用第13页
            1.2.3.5 抗炎症作用第13-14页
            1.2.3.6 抗氧化作用第14页
    1.3 裂殖壶菌体内物质提取第14-16页
        1.3.1 直接酶解藻体第14-15页
        1.3.2 将藻体破碎后酶解第15页
        1.3.3 将海藻制成粉末后酶解第15-16页
        1.3.4 将藻体冻溶后酶解第16页
    1.4 抗炎模型及炎症机制第16-19页
        1.4.1 常见的小鼠炎症模型第16-18页
            1.4.1.1 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模型第16页
            1.4.1.2 冰醋酸引起毛细血管通过性增高模型第16-17页
            1.4.1.3 用蛋清致炎小鼠足趾肿胀法第17页
            1.4.1.4 热板法致小鼠疼痛反应模型第17页
            1.4.1.5 尾部加压法致小鼠疼痛第17-18页
        1.4.2 常见炎症小鼠体内机制研究第18-19页
            1.4.2.1 炎症组织中前列腺素E2和一氧化氮含量第18页
            1.4.2.2 炎症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第18-19页
            1.4.2.3 炎症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第19页
            1.4.2.4 炎症组织中蛋白含量第19页
    1.5 微生物简介第19-24页
        1.5.1 常见微生物简介第19-22页
            1.5.1.1 金黄色葡萄球菌第20-21页
            1.5.1.2 大肠杆菌第21页
            1.5.1.3 沙门氏菌第21-22页
        1.5.2 常见抑菌活性方法第22-24页
            1.5.2.1 滤纸片法第22-23页
            1.5.2.2 平板打孔法第23页
            1.5.2.3 牛津杯法第23页
            1.5.2.4 试管二倍梯度稀释法第23-24页
    1.6 生物活性肽合成第24页
    1.7 课题研究的来源、目的及主要内容和创新性第24-27页
        1.7.1 课题研究的来源和目的第24-25页
        1.7.2 课题研究的创新性第25-27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7-45页
    2.1 实验仪器设备及试剂第27-28页
        2.1.1 实验仪器设备表第27-28页
    2.2 实验材料及试剂第28-31页
        2.2.1 实验材料及动物第28-29页
        2.2.2 实验试剂及药品第29-30页
        2.2.3 实验所需试剂的配制第30-31页
            2.2.3.1 藻粕酶解及细菌培养过程所需试剂溶液配制第30-31页
            2.2.3.2 动物炎症实验过程中所需试剂溶液配制第31页
    2.3 实验方法第31-44页
        2.3.1 微藻藻粕肽的制备及成分分析第31-34页
            2.3.1.1 微藻藻粕肽制备酶用量的确定第31-32页
            2.3.1.2 微藻藻粕肽制备酶解时间的确定第32-33页
            2.3.1.3 微藻藻粕肽LC-MS质谱分析第33-34页
            2.3.1.4 微藻藻粕肽蛋白含量测定第34页
        2.3.2 微藻酶解肽的抗炎活性及机制初步研究第34-40页
            2.3.2.1 酶解肽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第34-35页
            2.3.2.2 酶解肽对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的影响第35-36页
            2.3.2.3 酶解肽对炎症组织渗出液中PGE2含量的影响第36页
            2.3.2.4 酶解肽对炎症组织渗出液中SOD含量的影响第36-38页
            2.3.2.5 酶解肽对炎症组织渗出液中MDA含量的影响第38-39页
            2.3.2.6 酶解肽对炎症组织渗出液中蛋白含量的影响第39-40页
        2.3.3 微藻酶解肽的抑菌活性第40-42页
            2.3.3.1 酶解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测试第41-42页
            2.3.3.2 酶解肽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测试第42页
            2.3.3.3 酶解肽对沙门氏菌的抑菌活性测试第42页
        2.3.4 藻酶解肽中活性成分预测第42-44页
            2.3.4.1 微藻酶解肽中活性肽序列预测第42-43页
            2.3.4.2 合成预测有活性功能肽第43-44页
    2.4 实验流程表第44-45页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第45-71页
    3.1 微藻藻粕肽的制备及活性分析结果第45-49页
        3.1.1 藻粕肽制备酶用量的结果与分析第45-46页
        3.1.2 藻粕肽制备酶解时间的结果与分析第46页
        3.1.3 微藻酶解前后产物对比第46-47页
        3.1.4 藻粕肽LC-MS质谱结果分析第47-48页
        3.1.5 酶解藻粕肽中蛋白浓度测定结果分析第48-49页
    3.2 微藻酶解肽的抗炎活性及机制的初步研究结果分析第49-57页
        3.2.1 酶解肽对二甲苯致炎小鼠耳廓肿胀的结果分析第49-50页
        3.2.2 酶解肽对角叉菜胶致小鼠右后足肿胀的结果分析第50-53页
        3.2.3 酶解肽对炎症组织渗出液中PGE2含量的影响第53页
        3.2.4 酶解肽对炎症组织中SOD含量的影响第53-55页
        3.2.5 酶解肽对炎症组织中MDA含量的影响第55-56页
        3.2.6 酶解肽对炎症组织渗出液中蛋白含量的影响第56-57页
    3.3 微藻酶解肽的抑菌活性研究结果分析第57-69页
        3.3.1 酶解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活性结果分析第57-60页
        3.3.2 酶解肽对大肠杆菌抑菌活性结果分析第60-64页
        3.3.3 酶解肽对沙门氏菌抑菌活性结果分析第64-69页
    3.4 微藻酶解肽中活性成分预测结果讨论第69-71页
        3.4.1 微藻酶解肽中活性肽序列预测结果第69页
        3.4.2 合成预测有活性的功能肽结果第69-71页
主要结论与展望第71-74页
    结论第71-73页
    展望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80页
致谢第80-81页
附录1第81-88页
在学期间已发表和录用的论文第88-89页
个人简历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产琼胶酶微生物的筛选及基因克隆、表达和性质研究
下一篇:中等分辨率时序NDVI重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