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论文--钢筋混凝土结构论文

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6页
    1.1 异形柱结构体系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 异形柱结构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第14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4-16页
第2章 异形柱框架结构抗震设计与有限元方法第16-28页
    2.1 异形柱框架结构抗震设计要求第16-17页
        2.1.1 最大高度第16页
        2.1.2 最大高宽比范围第16-17页
        2.1.3 水平位移限值第17页
    2.2 抗震理论分析方法第17-21页
        2.2.1 静力理论与计算方法第17-18页
        2.2.2 反应谱理论第18-20页
        2.2.3 时程分析第20页
        2.2.4 能量理论第20-21页
    2.3 异形柱框架结构有限元建模分析第21-27页
        2.3.1 ANSYS软件介绍第21-22页
        2.3.2 单元选取第22-25页
        2.3.3 材料本构模型第25-27页
    2.4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3章 异形柱框架结构动力时程分析第28-46页
    3.1 计算模型第28-31页
    3.2 模态分析第31-34页
        3.2.1 振型对比分析第31-33页
        3.2.2 周期与频率第33-34页
    3.3 动力时程分析第34-36页
    3.4 地震波选取第36-39页
        3.4.1 地震波特性第36页
        3.4.2 地震波选用原则第36-39页
    3.5 动力分析结果第39-44页
        3.5.1 加速度反应分析第39-40页
        3.5.2 结构位移与层间位移角第40-42页
        3.5.3 结构内力分析第42-43页
        3.5.4 滞回耗能分析第43-44页
    3.6 本章小结第44-46页
第4章 肢高肢厚比对异形柱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影响第46-54页
    4.1 加速度反应分析第47-48页
    4.2 位移反应分析第48-50页
    4.3 结构内力分析第50-51页
    4.4 耗能分析与塑性发展第51-53页
    4.5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结论与展望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60页
致谢第60-62页
作者简介第6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第62-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螺杆灌注桩的受力机理分析
下一篇:合肥奥福时代广场基坑支护与监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