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奥福时代广场基坑支护与监测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2 基坑支护结构设计 | 第17-27页 |
2.1 基坑支护设计要求 | 第17-18页 |
2.1.1 支护体系设计要求 | 第17页 |
2.1.2 支护体系设计流程 | 第17-18页 |
2.2 基坑土压力计算理论 | 第18-24页 |
2.2.1 经典土压力理论 | 第18-19页 |
2.2.2 郎肯土压力理论 | 第19-21页 |
2.2.3 库伦土压力理论 | 第21-24页 |
2.3 基坑支护结构选型 | 第24-27页 |
3 合肥奥福时代广场基坑设计与施工 | 第27-39页 |
3.1 工程概况 | 第27-30页 |
3.1.1 工程详情及地质条件 | 第27-28页 |
3.1.2 工程施工设计 | 第28-29页 |
3.1.3 周边环境 | 第29-30页 |
3.2 施工方案和工艺 | 第30-39页 |
3.2.1 施工总体顺序 | 第30-31页 |
3.2.2 土钉墙施工工艺 | 第31-33页 |
3.2.3 旋挖桩施工工艺 | 第33-36页 |
3.2.4 冠梁施工工艺 | 第36-37页 |
3.2.5 预应力锚索施工工艺 | 第37-39页 |
4 数值模拟 | 第39-47页 |
4.1 ANSYS软件介绍 | 第39页 |
4.1.1 ANSYS有限元程序简介 | 第39页 |
4.1.2 ANSYS程序特点 | 第39页 |
4.2 模型参数的选择 | 第39-42页 |
4.2.1 工况情况 | 第39-41页 |
4.2.2 材料参数 | 第41-42页 |
4.3 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 第42-47页 |
5 基坑变形监测方案 | 第47-57页 |
5.1 监测的要求 | 第47-48页 |
5.1.1 监测的目的 | 第47页 |
5.1.2 监测的内容 | 第47页 |
5.1.3 监测的仪器 | 第47页 |
5.1.4 监测的频率 | 第47-48页 |
5.1.5 施工监测预警 | 第48页 |
5.2 监测方案 | 第48-57页 |
5.2.1 监测点的布置 | 第48-49页 |
5.2.2 基坑水平位移监测 | 第49-52页 |
5.2.3 围护桩水平位移监测 | 第52-55页 |
5.2.4 锚索应力监测 | 第55-57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6.1 结论 | 第57页 |
6.2 展望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作者简介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