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4页 |
1.1 桩基的发展简介 | 第10-11页 |
1.2 螺杆桩简介 | 第11-20页 |
1.2.1 螺杆桩的发展 | 第11-13页 |
1.2.2 螺杆桩施工设备、工艺与质量控制要点 | 第13-18页 |
1.2.3 螺杆桩优势分析 | 第18-20页 |
1.3 国内外螺杆桩研究现状 | 第20页 |
1.4 本课题的提出 | 第20-21页 |
1.5 本文的研究意义及主要工作 | 第21-24页 |
1.5.1 本文的研究意义 | 第21-22页 |
1.5.2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2-24页 |
第2章 螺杆桩的受力机理 | 第24-32页 |
2.1 螺杆桩桩身受力机理及螺纹段荷载传递特性分析 | 第24-25页 |
2.1.1 螺杆桩桩身受力机理分析 | 第24-25页 |
2.1.2 螺杆桩桩身螺纹段荷载传递特性分析 | 第25页 |
2.2 螺杆桩侧阻力影响因素分析 | 第25-28页 |
2.2.1 桩周土层的强度 | 第26页 |
2.2.2 桩土相对位移 | 第26页 |
2.2.3 桩型及尺寸 | 第26页 |
2.2.4 桩土接触面的力学性质 | 第26-27页 |
2.2.5 桩端土性质 | 第27页 |
2.2.6 桩顶荷载水平 | 第27页 |
2.2.7 挤土效应 | 第27-28页 |
2.3 螺杆桩桩端阻力发挥影响因素分析 | 第28-29页 |
2.3.1 桩端土性质 | 第28页 |
2.3.2 桩身几何特性 | 第28-29页 |
2.3.3 半挤土成桩效应 | 第29页 |
2.4 单桩承载能力计算方法 | 第29-31页 |
2.4.1 传统的圆柱桩 | 第29-30页 |
2.4.2 螺杆灌注桩 | 第30-3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某工程螺杆桩试桩试验及数据分析 | 第32-40页 |
3.1 工程概况 | 第32-34页 |
3.2 试桩试验 | 第34-37页 |
3.2.1 抽检方法和抽检数量 | 第34页 |
3.2.2 试验加载方法和反力装置 | 第34页 |
3.2.3 加载方法与沉降观测 | 第34页 |
3.2.4 终止加载条件 | 第34页 |
3.2.5 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的确定 | 第34-35页 |
3.2.6 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统计值的确定 | 第35页 |
3.2.7 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的判定 | 第35页 |
3.2.8 试桩结果 | 第35-37页 |
3.3 数据分析 | 第37-3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有限元法简介及ANSYS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0-50页 |
4.1 概述 | 第40页 |
4.2 有限单元法的历史 | 第40-41页 |
4.3 有限单元法的基本原理 | 第41-42页 |
4.4 有限单元法的求解步骤 | 第42页 |
4.5 有限单元法在桩基工程中的应用 | 第42页 |
4.6 有限元软件ANSYS简介 | 第42-44页 |
4.6.1 概述 | 第42-43页 |
4.6.2 Workbench介绍 | 第43-44页 |
4.6.3 ANSYS在桩基工程中的应用 | 第44页 |
4.7 螺杆桩桩土ANSYS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4-48页 |
4.7.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4-47页 |
4.7.2 数值计算结果分析 | 第47-48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5章 螺杆桩桩型参数分析 | 第50-62页 |
5.1 概述 | 第50-51页 |
5.2 螺纹段长度与桩总长的比值对桩承载力及桩身应力分布的影响 | 第51-53页 |
5.3 螺距对桩承载力及桩身应力分布的影响 | 第53-54页 |
5.4 叶片高度对桩承载力及桩身应力分布的影响 | 第54-56页 |
5.5 叶片根部宽度对桩承载力及桩身应力分布的影响 | 第56-58页 |
5.6 叶片倾角对桩承载力及桩身应力分布的影响 | 第58-60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结论 | 第62页 |
展望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致谢 | 第68-70页 |
作者简介 | 第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