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一、绪论 | 第10-17页 |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0-13页 |
1、选题背景 | 第10-12页 |
2、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1、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2、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三)研究方法与理论基础 | 第15-17页 |
1、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2、理论基础 | 第16页 |
3、创新点与不足 | 第16-17页 |
二 人力资源概念分析 | 第17-22页 |
(一)人力资源 | 第17页 |
1、人力资源的定义 | 第17页 |
2、人力资源的特征 | 第17页 |
(二)人力资源管理 | 第17-18页 |
1、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 | 第17页 |
2、人力资源管理的特征 | 第17-18页 |
(三)县级公共事业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优化研究的必要性 | 第18-22页 |
1 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 | 第18-19页 |
2 实现县级公共事业部门的人力资本的扩张 | 第19页 |
3 更好地完成县级公共事业部门的目标 | 第19-20页 |
4 提高县级公共事业部门的核心竞争力 | 第20-22页 |
三 县级公共事业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 第22-29页 |
(一)对人力资源管理结构优化的重视不够 | 第22-23页 |
1、管理观念落后 | 第23页 |
2、人才培养意识淡薄 | 第23页 |
(二)人员结构配置不合理 | 第23-25页 |
1、年龄结构 | 第23-24页 |
2、知识结构 | 第24页 |
3、职称结构 | 第24-25页 |
(三)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不健全,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 第25-26页 |
1、培训机制不健全 | 第25-26页 |
2、工作适应机制不健全 | 第26页 |
3、晋升机制不畅通 | 第26页 |
(四)绩效考核制度不健全,成效不明显 | 第26-29页 |
1、考核机制不健全 | 第27页 |
2、考核机制不公平 | 第27-29页 |
四 公共事业部门人力资源结构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29-36页 |
(一)管理理念:政府逻辑和市场逻辑的内在冲突 | 第29-30页 |
1、两种逻辑下部门的价值取向 | 第29页 |
2、两种逻辑下人力资源管理的冲突 | 第29-30页 |
(二)权责分配:放权与监管的两难境地 | 第30-32页 |
1、组织架构和职责配置划分不清 | 第30-31页 |
2、部门管理存在多头领导问题 | 第31-32页 |
(三)人员结构:现实与需求的差距 | 第32-33页 |
1、高技能人才短缺 | 第32页 |
2、员工冗员退出机制不健全 | 第32-33页 |
3、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 | 第33页 |
(四)管理制度:科学性、稳定性与灵活性的难题 | 第33-34页 |
1、制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 第33页 |
2、保持制度设置与部门经营的一致性 | 第33-34页 |
(五)酬薪分配:公平性与激励性之间的张力 | 第34-36页 |
1、分类管理机制不健全,结构不合理 | 第34-35页 |
2、薪酬分配缺乏公平性 | 第35页 |
3、薪酬分配缺乏激励性 | 第35-36页 |
五 优化县级公共事业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结构的对策建议 | 第36-45页 |
(一)强化市场运作逻辑,淡化政府运作逻辑,解决双轨制的矛盾 | 第36-38页 |
1、增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市场化导向 | 第36-37页 |
2、着力打造高质量人才队伍 | 第37-38页 |
(二)优化权责分配,坚持集中决策与授权管理 | 第38-39页 |
1、优化县级公共事业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 第38-39页 |
2、解决人力资源部的组织形式与权力授予问题 | 第39页 |
(三)完善人员结构,逐步实现现实与需求无差距 | 第39-41页 |
1、优化人才选拔机制,完善人才绿色通道 | 第40页 |
2、逐步淡化身份属性,规范岗位管理 | 第40页 |
3、明确培训的价值定位 | 第40-41页 |
4、完善多元化培训模式 | 第41页 |
(四)完善县级公共事业部门管理制度 | 第41-42页 |
1、建立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 第41-42页 |
2、完善员工的电子信息,实现电子化管理 | 第42页 |
3、建立人才招聘的战略性规划 | 第42页 |
(五)创新薪酬设计方案,完善绩效考核体系 | 第42-45页 |
1、创新薪酬考核制度 | 第43-44页 |
2、完善薪酬分配制度体系 | 第44页 |
3、建立县级公共事业部门酬薪体系“五条线”的管理模式,因岗适用 | 第44-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7页 |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