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隧道工程论文--隧道养护、维修与技术改造论文

山西省山岭隧道渗漏水机理与处治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1 绪论第9-13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1 山岭隧道渗漏水形成机理研究第10页
        1.2.2 山岭隧道渗漏水处治技术研究第10-11页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1-13页
2 山西省山岭隧道渗漏水现象及分析第13-31页
    2.1 山西省山岭隧道渗漏水调研第15-23页
        2.1.1 调研范围第15页
        2.1.2 资料搜集第15页
        2.1.3 衬砌损伤调研第15-19页
        2.1.4 渗漏水调研第19-22页
        2.1.5 结构缺陷调研第22-23页
    2.2 渗漏水调研成果及分析第23-25页
        2.2.1 隧道渗漏水类型第23-24页
        2.2.2 隧道渗漏水部位第24-25页
    2.3 山西省山岭隧道渗漏水成因分析第25-29页
        2.3.1 地下水因素第26页
        2.3.2 围岩因素第26页
        2.3.3 气候因素第26页
        2.3.4 设计因素第26-28页
        2.3.5 施工因素第28-29页
        2.3.6 偶然因素第29页
    2.4 本章小结第29-31页
3 山岭隧道渗漏水形成机理第31-46页
    3.1 地下水作用机理第31-36页
        3.1.1 地下水物理作用第31-32页
        3.1.2 地下水化学作用第32-34页
        3.1.3 地下水力学作用第34-36页
    3.2 矿物质作用机理第36-38页
    3.3 地质构造影响第38页
    3.4 隧道结构影响第38-41页
        3.4.1 碱-骨料反应第38-39页
        3.4.2 钢筋锈蚀第39-40页
        3.4.3 冻害的影响第40-41页
    3.5 防排水系统影响第41-43页
        3.5.1 防水层失效第41-42页
        3.5.2 结构缝止水失效第42页
        3.5.3 结构自防水失效第42-43页
        3.5.4 排水系统失效第43页
    3.6 应力场影响第43-44页
    3.7 环境影响第44-45页
    3.8 本章小结第45-46页
4 山岭隧道渗漏水处治技术第46-57页
    4.1 渗漏水处治原则第46-47页
    4.2 止水处治技术第47-54页
        4.2.1 表面封闭第47-48页
        4.2.2 凿缝填充第48页
        4.2.3 注浆第48-52页
        4.2.4 喷涂第52-53页
        4.2.5 加设内衬第53-54页
    4.3 疏导处治技术第54-56页
        4.3.1 导流槽第55页
        4.3.2 铺管引排第55-56页
    4.4 本章小结第56-57页
5 台子山隧道渗漏水病害处治第57-69页
    5.1 隧址环境及工程概况第57-59页
        5.1.1 隧址环境第57页
        5.1.2 工程地质第57-58页
        5.1.3 工程概况第58-59页
    5.2 台子山隧道渗漏水原因分析第59-62页
        5.2.1 气候环境第59页
        5.2.2 地质因素第59-60页
        5.2.3 采空区第60页
        5.2.4 设计因素第60-61页
        5.2.5 施工因素第61-62页
    5.3 台子山隧道渗漏水处治技术第62-68页
        5.3.1 裂缝渗漏第62-63页
        5.3.2 三缝渗漏第63-64页
        5.3.3 衬砌渗水剥落第64-65页
        5.3.4 衬砌开裂变形第65-66页
        5.3.5 路面沉降第66-68页
    5.4 台子山隧道渗漏水处治效果第68页
    5.5 本章小结第68-69页
6 结论与展望第69-71页
    6.1 主要结论第69页
    6.2 展望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74页
致谢第74-75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增程式电动汽车电池电量估算策略及管理系统设计
下一篇:盾构下穿对既有地铁轮轨系统动力响应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