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4-20页 |
1.2.1 政府资产负债表要素构建相关成果 | 第15-17页 |
1.2.2 政府生态环境信息载体相关成果 | 第17-19页 |
1.2.3 文献评价 | 第19-20页 |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 第20-22页 |
第2章 地方政府生态资产负债表的理论基础 | 第22-29页 |
2.1 自然资源价值理论 | 第22-23页 |
2.1.1 自然资源环境价值理论内涵 | 第22-23页 |
2.1.2 自然资源环境价值理论与地方政府生态资产负债表 | 第23页 |
2.2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23-25页 |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内涵 | 第23-24页 |
2.2.2 新公共管理理论与地方政府生态资产负债表 | 第24-25页 |
2.3 公共财政理论 | 第25-26页 |
2.3.1 公共财政理论内涵 | 第25-26页 |
2.3.2 公共财政理论与地方政府生态资产负债表 | 第26页 |
2.4 会计学理论 | 第26-28页 |
2.4.1 会计学理论内涵 | 第26-28页 |
2.4.2 会计学理论与地方政府生态资产负债表 | 第2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地方政府生态资产负债表构建环境和基本框架要求 | 第29-43页 |
3.1 环境变化对生态资产负债表构建的影响 | 第29-31页 |
3.1.1 地方政府职能转型对生态资产负债表构建的影响 | 第29-30页 |
3.1.2 公众参与机制完善对生态资产负债表构建的影响 | 第30-31页 |
3.2 生态资产负债表的目标定位 | 第31-36页 |
3.2.1 生态资产负债表信息使用者的范围 | 第32-33页 |
3.2.2 生态资产负债表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 第33-34页 |
3.2.3 生态资产负债表报告目标的定位 | 第34-36页 |
3.3 生态资产负债表的基本框架要求 | 第36-41页 |
3.3.1 报告主体的多层次结构要求 | 第36-38页 |
3.3.2 信息质量特征的高质量要求 | 第38-4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4章 构建地方政府生态资产负债表的具体设计 | 第43-54页 |
4.1 以平衡式确定地方政府生态资产负债表的逻辑结构 | 第43-44页 |
4.1.1 以平衡式确定报表逻辑关系 | 第43页 |
4.1.2 以复式记账确定表内要素转换关系 | 第43-44页 |
4.2 按地方政府主体及职能确定生态资产负债表具体项目 | 第44-47页 |
4.2.1 以新公共管理理论确定生态资产负债表中主体及职能反映 | 第44-45页 |
4.2.2 以SEEA分类体系细分表内具体项目 | 第45-47页 |
4.3 以会计计量为主的生态资产负债具体项目要素确认与计量方法 | 第47-50页 |
4.3.1 生态资产负债具体项目的要素确认 | 第47-48页 |
4.3.2 生态资产负债具体项目的计量方法 | 第48-50页 |
4.4 纳入预算功能的报表结构具体项目的设计 | 第50-53页 |
4.4.1 在传统核算功能的基础上纳入预算管理功能 | 第50-52页 |
4.4.2 地方政府生态资产表结构具体示例 | 第52-5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5章 建立地方政府生态资产负债表的相关政策建议 | 第54-57页 |
5.1 理清各级地方政府生态职能与责任 | 第54-55页 |
5.2 制定单独的生态资产负债会计准则 | 第55-57页 |
结论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