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结构部件论文--行走系统论文--悬挂论文

安装液压互联悬架三轴重型货车的建模分析与试验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3-22页
    1.1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2 技术背景第14-17页
        1.2.1 抗侧倾液压互联悬架第15-16页
        1.2.2 抗俯仰液压互联悬架第16页
        1.2.3 消扭互联悬架第16-17页
    1.3 互联悬架发展历史与应用现状第17-20页
        1.3.1 发展历史第17-19页
        1.3.2 应用现状第19-20页
    1.4 课题来源与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0-22页
第2章 抗侧倾液压互联悬架三轴货车车辆模型建立第22-30页
    2.1 机械系统模型建立第22-24页
    2.2 液压系统模型建立第24-28页
        2.2.1 模型介绍第24-25页
        2.2.2 液压阻抗矩阵计算第25-27页
        2.2.3 液压系统模型第27-28页
    2.3 机械-液压系统耦合第28-29页
    2.4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3章 抗侧倾液压互联悬架车辆的模态分析第30-36页
    3.1 模态分析研究原理及目的第30-31页
        3.1.1 模态分析原理及车辆领域应用现状第30页
        3.1.2 液压互联悬架模态分析的目的第30-31页
    3.2 华菱重卡原车模型特征值识别第31页
    3.3 安装抗侧倾液压互联悬架后车辆模型特征值识别第31-33页
    3.4 模态参数对比结果分析第33-34页
    3.5 本章小结第34-36页
第4章 试验研究分析第36-55页
    4.1 液压互联悬架注油排气系统设计第36-39页
        4.1.1 空气混入液压回路的危害第36-37页
        4.1.2 手动排气原理第37-38页
        4.1.3 自动注油机第38-39页
    4.2 内场试验第39-46页
        4.2.1 液压缸检测第39-41页
        4.2.2 保压试验第41-42页
        4.2.3 液压互联悬架耐久试验第42-44页
        4.2.4 基于耐久试验台的液压互联悬架工作频率-刚度试验分析第44-46页
    4.3 实车道路试验第46-54页
        4.3.1 道路试验准备第46-49页
        4.3.2 传感器安装位置与信号处理方法第49页
        4.3.3 车辆道路试验第49-53页
        4.3.4 道路试验结果分析第53-54页
    4.4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5章 消扭液压互联悬架研究第55-64页
    5.1 消扭液压互联悬架模型频域分析第56-59页
    5.2 消扭液压互联悬架模型时域仿真第59-63页
        5.2.1 时域模型的建立第59-61页
        5.2.2 时域仿真第61-62页
        5.2.3 时域仿真结果分析第62-63页
    5.3 本章小结第63-64页
总结与展望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71页
附录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1-72页
致谢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变复杂度近似模型的汽车安全性优化设计研究
下一篇:电动汽车驾驶信息的数据挖掘及动力优化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