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城市经济管理论文

经济适用房轮候与分配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0. 引言第19-30页
    0.1 研究背景第19-22页
        0.1.1 中国经济适用房的发展现状第19-20页
        0.1.2 经济适用房的概念第20页
        0.1.3 经济适用房的特征第20-21页
        0.1.4 经济适用房与商品房的异同第21页
        0.1.5 经济适用房的功能第21-22页
    0.2 研究问题及意义第22-26页
        0.2.1 影响经济适用房管理过程的三个主要问题第22-25页
        0.2.2 研究意义第25-26页
    0.3 研究方法第26-27页
        0.3.1 文献研究法第26页
        0.3.2 建模分析法第26页
        0.3.3 统计分析的方法第26-27页
        0.3.4 实证研究方法第27页
    0.4 本文的拟用的解决方案和研究框架第27-29页
    0.5 创新点第29-30页
1.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第30-43页
    1.1 经济适用房的整体研究综述第30-37页
        1.1.1 经济学视角第31-32页
        1.1.2 法律学视角第32-33页
        1.1.3 管理学视角第33-37页
    1.2 灰色语言多准则决策模型综述第37-40页
    1.3 混合动力发展现状第40-42页
    1.4 经济适用房管理问题的综述第42-43页
2 经济适用房轮候与分配模型的架构第43-53页
    2.1 经济适用房管理的基本系统框架第43-45页
    2.2 经济适用房管理模型设计第45-47页
        2.2.1 活动模型第45页
        2.2.2 系统模型第45-47页
    2.3 经济适用房轮候与分配模型第47-51页
        2.3.1 基于灰色语言理论的经济适用房轮候模型第47-49页
        2.3.2 基于混合动力思想建立经济适用房分配模型第49-51页
    2.4 本章小结第51-53页
3. 基于灰色语言经济适用房轮候模型第53-77页
    3.1 轮候模型的研究背景第53-54页
    3.2 选用灰色语言多准则决策模型原因第54-55页
    3.3 基于灰色语言经济适用房轮候模型第55-58页
    3.4 轮候准则第58-67页
        3.4.1 评价与准则第58-60页
        3.4.2 准则的构建过程第60-62页
        3.4.3 灰色语言准则的获取第62-67页
    3.5 灰色语言的其他重要变量第67页
        3.5.1 干扰度第67页
        3.5.2 轮候权重第67页
    3.6 算子确定第67-71页
    3.7 数学实验第71-76页
    3.8 本章小结第76-77页
4. 基于价值理论的经济适用房混合动力分配模型第77-139页
    4.1 本章意义及结构第77页
    4.2 经济适用房分配的价值工具第77-80页
    4.3 混合动力思想与经济适用房分配第80-84页
        4.3.1 经济适用房的混合动力价值构成第80-82页
        4.3.2 经济适用房分配采用混合动力的原因第82-84页
    4.4 价值理论下的混合动力推荐模型第84-91页
        4.4.1 混合动力系统随机过程的动力转换判据第84-85页
        4.4.2 混合动力模型中价值的数据采集第85-86页
        4.4.3 经济适用房的性价比模型第86-87页
        4.4.4 混合动力思想与决策支持系统第87-88页
        4.4.5 混合动力价值经济适用房分配模型的技术模型第88-89页
        4.4.6 混合动力价值推荐模型的数学逻辑第89-91页
    4.5 主成分分析多元线性回归经济适用房价值评估数学模型第91-97页
        4.5.1 回归变量主成分分析的主成分分析第92-94页
        4.5.2 多元线性回归与主成分分析关系第94-96页
        4.5.3 K-means聚类分析与经济适用房申请者的聚类第96-97页
    4.6 经济适用房的价值评估模型第97-107页
        4.6.1 经济适用房价值评估模型的建立第98-99页
        4.6.2 经济适用房公认价值实验第99-107页
    4.7 感知价值的性价比评估模型第107-120页
        4.7.1 感知价值性价比评估模型的参数设置第107-108页
        4.7.2 数据采集第108-111页
        4.7.3 性价比影响因子第111页
        4.7.4 经济适用房性价比混合动力判断机制第111-112页
        4.7.5 基于混合动力对性价比不高的感知价值进行增值第112页
        4.7.6 基于聚类分析的经济适用房申请者性价比聚类分析第112-120页
    4.8 基于关联规则挖掘的经济适用房感知价值补充模型第120-129页
        4.8.1 模型的背景意义第120-121页
        4.8.2 使用关联规则的理由第121页
        4.8.3 关联规则的综述第121-122页
        4.8.4 变量设定第122-123页
        4.8.5 基于关联规则的性价比补充实验第123-128页
        4.8.6 关联规则相关结果分析关联规则第128-129页
    4.9 经济适用房混合动力分配模型的决策支持系统实现第129-137页
        4.9.1 推荐匹配系统模块的建立第129-131页
        4.9.2 决策支持系统时序第131-134页
        4.9.3 系统类图第134-135页
        4.9.4 混合动力经济适用房推荐网站第135-137页
    4.10 本章小结第137-139页
5.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139-144页
    5.1 研究总结第139-140页
    5.2 研究展望第140-144页
        5.2.1 经济适用房管理问题的展望第140-142页
        5.2.2 灰色语言多准则决策模型的展望第142页
        5.2.3 混合动力思想的展望第142-144页
参考文献第144-155页
附录第155-160页
攻博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第160-161页
致谢第161页

论文共1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国家与边缘:近代兰州城市发展研究(1872-1949)
下一篇:基于利益相关者的政府投资项目投资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