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一) 选题缘由 | 第10-11页 |
1.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实施的要求 | 第10页 |
2. 基础教育现实情况下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反思 | 第10-11页 |
3. 中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及道德与法治素养提升的需求 | 第11页 |
(二) 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 选题目的 | 第11-12页 |
2. 选题意义 | 第12页 |
(三) 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3. 研究小结 | 第15-16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1. 文献查阅法 | 第16页 |
2. 案例分析法 | 第16-17页 |
3. 调查研究法 | 第17-18页 |
第二章 体验式学习的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第18-22页 |
(一) 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1. 体验 | 第18页 |
2. 体验式学习 | 第18-19页 |
3. 道德与法治体验式学习 | 第19页 |
(二) 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1、情境认知学习理论 | 第19-20页 |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第20页 |
3、经验主义学习理论 | 第20-22页 |
第三章 体验式学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 第22-24页 |
(一) 有利于学生加强情感认知,提高学习效能 | 第22页 |
(二) 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形成创新思维 | 第22-23页 |
(三) 有利于师生之间平等对话,相互尊重信任 | 第23-24页 |
第四章 体验式学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教学原则与策略 | 第24-36页 |
(一) 体验式学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教学原则 | 第24-25页 |
1、学生主体性 | 第24页 |
2、情境生活化 | 第24-25页 |
3、团队合作化 | 第25页 |
(二) 体验式学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教学策略 | 第25-36页 |
1、创设精彩情境 | 第25-27页 |
2、体验情感基调 | 第27-28页 |
3、互相汲取经验 | 第28-29页 |
4、成就自我体验 | 第29-33页 |
5、多元评价反思 | 第33-36页 |
第五章 体验式学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设计 | 第36-46页 |
(一) 实验目的 | 第36页 |
(二) 实验对象 | 第36页 |
(三) 实验材料 | 第36页 |
(四) 实验过程 | 第36-37页 |
(五) 实施案例 | 第37-40页 |
(六) 结果分析 | 第40-46页 |
1、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第40-42页 |
2、课堂表现记录分析 | 第42-43页 |
3、考试成绩结果分析 | 第43-46页 |
第六章 体验式学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实践反思 | 第46-50页 |
(一) 体验式学习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 | 第46-47页 |
1、学生未能引起重视,学习态度不认真 | 第46页 |
2、学生没有正确理解体验式学习,容易走向误区 | 第46页 |
3、教师仍将重点停留在自身,不能真正做到“学生主体性”原则 | 第46-47页 |
4、教师未能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教学活动设计水平有待提高 | 第47页 |
(二) 对体验式学习应用过程中的一些建议 | 第47-50页 |
1、提高学生对体验式学习的重视和热情 | 第47页 |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到体验式学习的价值 | 第47-48页 |
3、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的主体体验和情感体验 | 第48页 |
4、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文化修养 | 第48-49页 |
5、做好每一次体验式学习的总结和反思 | 第49-50页 |
结语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附录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