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试验论文--整车试验论文

基于正面小重叠碰撞测试下乘员保护的车辆优化设计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4-22页
    1.1 车辆正面小重叠碰撞事故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4-19页
        1.1.1 国外研究现状第16-17页
        1.1.2 国内研究现状第17-19页
    1.2 车辆碰撞安全性能研究方法概述第19-20页
        1.2.1 实车碰撞试验研究方法介绍第19-20页
        1.2.2 计算机仿真分析方法介绍第20页
    1.3 论文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第20-21页
    1.4 本章小结第21-22页
第2章 计算机仿真分析方法介绍第22-28页
    2.1 计算机仿真分析理论介绍第22-24页
        2.1.1 多刚体动力学理论第22-23页
        2.1.2 有限元分析理论第23-24页
    2.2 计算机分析软件介绍第24-26页
        2.2.1 HyperWorks软件简介第24-25页
        2.2.2 LS-DYNA软件简介第25-26页
        2.2.3 MADYMO软件简介第26页
    2.3 计算机仿真分析的基本流程第26-27页
    2.4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3章 IIHS正面25%重叠碰撞新车评价规程介绍第28-36页
    3.1 各国新车评价规程对比第28页
    3.2 IIHS正面25%重叠碰撞测试规程第28-29页
    3.3 IIHS正面25%重叠碰撞评价规程第29-33页
        3.3.1 车体结构完整性评估第30-31页
        3.3.2 乘员损伤评估第31-32页
        3.3.3 假人运动学评估第32-33页
    3.4 IIHS正面25%重叠测试与正面40%重叠碰撞测试对比第33-34页
    3.5 论文采用的车辆安全性能评价规则第34-35页
    3.6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4章 IIHS正面25%重叠碰撞测试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36-47页
    4.1 Yaris2010车型有限元模型介绍第36-39页
        4.1.1 整车有限元模型精度验证第37-39页
    4.2 F150刚性壁障有限元模型介绍第39页
    4.3 正面25%重叠碰撞有限元模型建立第39-44页
        4.3.1 配重设置第40页
        4.3.2 接触设置第40-42页
        4.3.3 重力加速度设置第42页
        4.3.4 整车初始车速设置第42-43页
        4.3.5 输出控制参数设置第43页
        4.3.6 计算控制参数第43-44页
    4.4 乘员-约束系统-乘员舱MADYMO模型建立第44-46页
    4.5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5章 IIHS正面25%重叠碰撞有限元仿真分析第47-63页
    5.1 正面25%重叠碰撞有限元试验可靠性分析第47-48页
    5.2 正面25%重叠碰撞测试车体变形特点第48-52页
    5.3 正面25%重叠碰撞测试下车身加速度特点第52-56页
    5.4 正面25%重叠碰撞测试过程中力的传递途径第56-57页
    5.5 正面25%重叠碰撞过程中能量传递方式第57页
    5.6 车体结构评估结果第57-59页
    5.7 乘员损伤分析第59-62页
        5.7.1 MADYMO模型仿真时间和初速度设置第59-60页
        5.7.2 MADYMO模型加速度加载第60-62页
        5.7.3 正面25%重叠碰撞测试驾驶员损伤值第62页
    5.8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6章 基于乘员保护的车辆优化及优化后评估结果第63-73页
    6.1 基于乘员保护的车辆结构优化原理第63-66页
        6.1.1 本田ACE车身结构第63-64页
        6.1.2 “Safe Cage”技术第64页
        6.1.3 提高车辆前舱的吸能能力和缓冲能力第64-65页
        6.1.4 增强车辆乘员舱刚度第65-66页
    6.2 优化后的车辆安全性能评估第66-72页
        6.2.1 优化后的车体变形情况第66-68页
        6.2.2 优化后的B柱加速度曲线第68-70页
        6.2.3 优化后的车体结构评估结果第70-71页
        6.2.4 优化后的驾驶员损伤评估第71-72页
    6.3 本章小结第72-73页
总结与展望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8页
致谢第78-79页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双层不锈钢消声器壳体冲压数值模拟与优化研究
下一篇:预估制动效能的再生制动模糊控制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