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小说论文--新体小说论文

论张怡微小说中的空间建构及身份认同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导论第11-20页
    一、选题的缘起第11页
    二、国内研究现状第11-18页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第18-19页
    四、论文的创新点及意义第19-20页
第一章 两地书——城市地理空间建构第20-44页
    第一节 工人新村:上海背面的洞察第20-32页
        一、“文学上海”的日常空间转向第20-22页
        二、变迁的工人新村,移植的城市精神第22-32页
    第二节 异乡宝岛:台湾肌理的疗愈第32-37页
        一、异乡台湾的文艺风景第33-35页
        二、异乡台湾的悲喜人情第35-37页
    第三节 两地经验:空间书写的可能第37-44页
        一、空间位移的视角第37-40页
        二、不同地域语言的层次第40-44页
第二章 真与假——情感想象的另类空间第44-57页
    第一节 梦境:真实与虚构第45-49页
    第二节 网络:真实与虚拟第49-53页
        一、网络论坛第49-51页
        二、网络通讯第51-53页
    第三节 仪式:婚礼与葬礼第53-57页
第三章 时空体——回到时间的细流第57-66页
    第一节 成长:心里的时间第57-59页
    第二节 重逢:相逢时空体第59-61页
    第三节 记忆:照相馆时空第61-63页
    第四节 变迁:日常的循环第63-66页
第四章 张怡微写作潜在的身份认同第66-79页
    第一节 自我身份认同第66-71页
        一、家族变迁中的自我认同第67-68页
        二、台湾求学的陆生身份认同第68-69页
        三、写作生涯中的作家身份认同第69-71页
    第二节 群体身份认同第71-79页
        一、家族身份认同第71-73页
        二、上海身份认同第73-79页
结论第79-81页
参考文献第81-90页
后记第90-9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初学记》在宋代的流传与接受
下一篇:告别叛逆,消解焦虑—魏微小说“成长”书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