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复合型光催化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性能的构效关系研究

中文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主要符号表第11-12页
第一章 前言第12-29页
    1.1 半导体光催化研究概述第12-14页
        1.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1.2 基本原理第13-14页
    1.2 复合型光催化材料第14-16页
    1.3 复合型光催化材料的设计合成第16-26页
        1.3.1 组分设计第16-19页
            1.3.1.1 贵金属助催化剂第16-18页
            1.3.1.2 碳材料助催化剂第18-19页
        1.3.2 结构优化第19-26页
            1.3.2.1 表界面优化第19-22页
            1.3.2.2 微观构型优化第22-26页
    1.4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与主要研究内容第26-29页
        1.4.1 体系的选择第26页
        1.4.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6页
        1.4.3 主要研究内容第26-29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29-34页
    2.1 主要实验试剂第29-30页
    2.2 主要实验仪器第30-31页
    2.3 光催化剂的表征第31-34页
        2.3.1 X射线粉末衍射(XRD)第31页
        2.3.2 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DRS)第31-32页
        2.3.3 场发射扫描电镜表征(FESEM)第32页
        2.3.4 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TEM)第32页
        2.3.5 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征(XPS)第32页
        2.3.6 比表面积表征(BET)第32页
        2.3.7 荧光光谱(PL)第32页
        2.3.8 电子顺磁共振谱(ESR)第32-33页
        2.3.9 光电化学测试第33-34页
第三章 贵金属(Au,Pd, Pt)@半导体TiO_2核壳结构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可调控的光催化性能研究第34-46页
    3.1 引言第34-35页
    3.2 实验部分第35-36页
        3.2.1 M@TiO_2(M=Au,Pd,Pt)核壳结构复合材料的制备第35-36页
        3.2.2 光催化性能评价第36页
    3.3 M@TiO_2(M=Au,Pd,Pt)核壳结构复合材料的表征第36-39页
        3.3.1 形貌分析第36-37页
        3.3.2 晶相结构第37-38页
        3.3.3 光学性质第38-39页
    3.4 M@TiO_2(M=Au,Pd,Pt)核壳结构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评价第39-41页
        3.4.1 可见光光催化活性评价第39-40页
        3.4.2 紫外光光催化活性评价第40-41页
    3.5 稳定性及光催化反应机理探究第41-44页
        3.5.1 稳定性测试第41-42页
        3.5.2 光催化反应机理探究第42-44页
    3.6 本章小结第44-46页
第四章 具有核壳结构和蛋黄-蛋壳结构的Pt@CeO_2复合材料的设计合成及界面调控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第46-57页
    4.1 引言第46-47页
    4.2 实验部分第47-48页
        4.2.1 Pt@CeO_2核壳结构及蛋黄-蛋壳结构复合材料的制备第47页
        4.2.2 光催化性能评价第47-48页
    4.3 Pt@CeO_2核壳结构及蛋黄-蛋壳结构复合材料的表征及形成机理第48-53页
        4.3.1 形貌分析第48-49页
        4.3.2 表面性质分析第49页
        4.3.3 微观结构调控第49-50页
        4.3.4 形成机理探究第50-51页
        4.3.5 晶相结构第51-52页
        4.3.6 光学性质第52-53页
    4.4 Pt@CeO_2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评价第53-54页
    4.5 光催化反应机理探究第54-55页
    4.6 本章小结第55-57页
第五章 具有多核核壳结构的Pd@CeO_2复合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第57-71页
    5.1 引言第57-58页
    5.2 实验部分第58-59页
        5.2.1 Pd@CeO_2多核核壳结构复合材料的制备第58-59页
        5.2.2 光催化性能评价第59页
    5.3 Pd@CeO_2多核核壳结构复合材料的表征及形成机理第59-65页
        5.3.1 形貌分析第59-61页
        5.3.2 表面性质分析第61-62页
        5.3.3 形成机理研究第62-64页
        5.3.4 晶相结构第64页
        5.3.5 光学性质第64-65页
    5.4 Pd@CeO_2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评价第65-66页
    5.5 光催化性能差异分析第66-69页
        5.5.1 荧光光谱第66-67页
        5.5.2 比表面积分析及吸附性能测试第67-69页
    5.6 光催化反应机理探究第69-70页
    5.7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六章 贵金属Pd@半导体CeO_2空心核壳结构的设计合成及其多功能催化性能研究第71-89页
    6.1 引言第71-72页
    6.2 实验部分第72-73页
        6.2.1 Pd@CeO_2空心核壳结构复合材料的制备第72-73页
        6.2.2 催化性能评价第73页
    6.3 Pd@CeO_2空心核壳结构复合材料的表征第73-78页
        6.3.1 形貌分析第73-76页
        6.3.2 表面性质分析第76页
        6.3.3 热重分析第76-77页
        6.3.4 晶相结构第77-78页
    6.4 Pd@CeO_2空心核壳结构复合材料的催化性能评价第78-80页
        6.4.1 热催化活性评价第78-79页
        6.4.2 光催化活性评价第79-80页
    6.5 催化性能差异分析第80-84页
        6.5.1 热催化性能差异分析第80-81页
        6.5.2 光催化性能差异分析第81-84页
            6.5.2.1 光学性质第81-82页
            6.5.2.2 荧光光谱第82-83页
            6.5.2.3 光电化学表征第83页
            6.5.2.4 比表面积分析第83-84页
    6.6 催化剂稳定性评价第84-87页
    6.7 本章小结第87-89页
第七章 石墨烯与其他碳材料在提高半导体光催化活性方面的系统比较研究第89-107页
    7.1 引言第89-90页
    7.2 实验部分第90-92页
        7.2.1 CdS-碳材料复合材料的制备第90-91页
        7.2.2 光催化性能评价第91-92页
    7.3 CdS-碳材料复合材料的表征第92-94页
        7.3.1 晶相性质第92-93页
        7.3.2 光学性质第93-94页
    7.4 CdS-碳材料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评价第94-98页
    7.5 光催化活性差异分析第98-103页
        7.5.1 形貌分析第99-100页
        7.5.2 荧光光谱第100-101页
        7.5.3 比表面积分析及吸附性能测试第101-103页
    7.6 CdS-碳材料复合材料的稳定性评价第103-104页
    7.7 光催化机理研究第104-106页
    7.8 本章小结第106-107页
第八章 运用金属离子作为界面通用调节介质优化提高石墨烯-半导体复合材料界面电荷转移效率和光催化活性第107-132页
    8.1 引言第107-108页
    8.2 实验部分第108-109页
        8.2.1 CdS-石墨烯-金属离子复合材料的制备第108页
        8.2.2 光催化性能评价第108-109页
    8.3 CdS-石墨烯-金属离子复合材料的设计合成第109-115页
    8.4 CdS-石墨烯-金属离子复合材料的表征第115-118页
        8.4.1 晶相性质第115-117页
        8.4.2 光学性质第117-118页
    8.5 光催化性能评价第118-122页
    8.6 光催化性能差异分析第122-128页
        8.6.1 形貌分析第122-125页
        8.6.2 荧光性质第125-126页
        8.6.3 光电化学表征第126-127页
        8.6.4 比表面积分析第127-128页
    8.7 光催化稳定性评价第128-129页
    8.8 光催化机理探究第129-131页
    8.9 本章小结第131-132页
结论与展望第132-135页
参考文献第135-156页
致谢第156-157页
个人简历第157-158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58-163页

论文共1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新型信号放大技术构建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研究
下一篇:可见光下电子助剂对Au/TiO2催化氧化CO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