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主要缩略词表 | 第8-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41页 |
1.1 免疫分析和免疫传感器 | 第13-19页 |
1.1.1 免疫分析 | 第13-17页 |
1.1.2 免疫传感器 | 第17-19页 |
1.2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 第19-27页 |
1.2.1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 第19-20页 |
1.2.2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分类 | 第20-22页 |
1.2.3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应用 | 第22-27页 |
1.3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信号放大技术 | 第27-36页 |
1.3.1 基于生物酶的电化学信号放大 | 第28-30页 |
1.3.2 基于纳米材料的电化学信号放大 | 第30-32页 |
1.3.3 基于分子生物技术的电化学信号放大 | 第32-36页 |
1.4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发展趋势 | 第36-38页 |
1.5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 第38-41页 |
第二章 基于包裹着镉离子的磁性纳米复合材料作为信标探针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研究 | 第41-55页 |
2.1 引言 | 第41-43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43-45页 |
2.2.1 材料与试剂 | 第43页 |
2.2.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43页 |
2.2.3 镉离子掺杂的磁性聚苯乙烯-丙烯酸纳米球的合成和标记 | 第43-44页 |
2.2.4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制备 | 第44页 |
2.2.5 电化学传感器构建及检测方法 | 第44-45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45-54页 |
2.3.1 Cd-MPSA纳米复合物的表征 | 第45-46页 |
2.3.2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阻抗表征 | 第46-47页 |
2.3.3 不同信号探针性能的比较 | 第47-49页 |
2.3.5 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49-51页 |
2.3.6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性能 | 第51-52页 |
2.3.7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重现性、稳定性和特异性 | 第52-53页 |
2.3.8 回收率 | 第53-54页 |
2.4 小结 | 第54-55页 |
第三章 基于自组装量子点中空微球作为信标探针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研究 | 第55-67页 |
3.1 引言 | 第55-57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7-59页 |
3.2.1 材料与试剂 | 第57页 |
3.2.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57页 |
3.2.3 制备免疫传感探针 | 第57-58页 |
3.2.4 制备羧基功能化的量子点 | 第58页 |
3.2.5 自组装量子点中空微球的合成及标记 | 第58页 |
3.2.6 电化学传感器构建及检测方法 | 第58-59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9-66页 |
3.3.1 信号标记物的表征 | 第59-62页 |
3.3.2 不同{PAH/QD}_n层数的免疫传感探针性能比较 | 第62页 |
3.3.3 不同信标性能比较 | 第62-63页 |
3.3.4 实验条件优化 | 第63-64页 |
3.3.5 免疫传感器的分析性能 | 第64-65页 |
3.3.6 重现性,选择性和稳定性 | 第65页 |
3.3.7 实际样品的检测 | 第65-66页 |
3.4 小结 | 第66-67页 |
第四章 基于脱氧核酶作为信号放大的新型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研究 | 第67-81页 |
4.1 引言 | 第67-68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8-71页 |
4.2.1 材料与试剂 | 第68-69页 |
4.2.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69页 |
4.2.3 制备羧基功能化的PbS纳米颗粒 | 第69-70页 |
4.2.4 制备DNAzyme修饰的DNA传感器 | 第70页 |
4.2.5 电化学免疫检测分析方法 | 第70-71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71-79页 |
4.3.1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表征 | 第71-73页 |
4.3.2 不同电化学测量方法的比较 | 第73-74页 |
4.3.3 实验条件优化 | 第74-76页 |
4.3.4 免疫传感器性能分析 | 第76-77页 |
4.3.5 免疫传感器的重现性、选择性和稳定性 | 第77-78页 |
4.3.6 实际样品检测 | 第78-79页 |
4.4 小结 | 第79-81页 |
第五章 基于滚环放大技术的甲胚蛋白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研究 | 第81-95页 |
5.1 引言 | 第81-82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82-86页 |
5.2.1 材料与试剂 | 第82-83页 |
5.2.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83页 |
5.2.3 PbS的制备及标记 | 第83-84页 |
5.2.4 银纳米簇的合成 | 第84页 |
5.2.5 制备DNAzyme修饰的DNA传感器 | 第84页 |
5.2.6 构建免疫分析方法 | 第84页 |
5.2.7 滚环放大及电化学检测 | 第84-86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86-93页 |
5.3.1 PbS纳米颗粒和银纳米簇的表征 | 第86-88页 |
5.3.2 放大模式的电化学表征 | 第88-89页 |
5.3.3 不同信号探针性能比较 | 第89-90页 |
5.3.4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性能 | 第90-91页 |
5.3.5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重现性、稳定性和选择性 | 第91-92页 |
5.3.6 实际样品检测 | 第92-93页 |
5.4 小结 | 第93-95页 |
第六章 基于DNA杂交链放大模式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研究 | 第95-109页 |
6.1 引言 | 第95-96页 |
6.2 实验部分 | 第96-99页 |
6.2.1 材料与试剂 | 第96-97页 |
6.2.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97页 |
6.2.3 制备抗体交联的磁珠 | 第97页 |
6.2.4 制备同时交联DNA和抗体的纳米金颗粒 | 第97-98页 |
6.2.5 免疫传感器的制备 | 第98页 |
6.2.6 电化学免疫检测分析方法 | 第98-99页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99-107页 |
6.3.1 免疫-HCR分析方法的原理和表征 | 第99-101页 |
6.3.2 不同免疫方法的对比 | 第101-102页 |
6.3.3 实验条件优化 | 第102-104页 |
6.3.4 电化学免疫-HCR传感器的分析性能 | 第104-106页 |
6.3.5 选择性、重现性和稳定性 | 第106页 |
6.3.6 实际样品的检测 | 第106-107页 |
6.4 小结 | 第107-109页 |
结论 | 第109-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35页 |
致谢 | 第135-137页 |
个人简介 | 第13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37-1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