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5页 |
1.1 磁性四氧化三铁微球的背景介绍 | 第13-18页 |
1.1.1 磁性四氧化三铁微球的制备方法 | 第13-15页 |
1.1.2 磁性四氧化三铁材料的应用 | 第15-18页 |
1.2 四氧化三铁微球负载金属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 第18-23页 |
1.2.1 金属催化剂的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2.2 四氧化三铁微球负载金属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 第19-23页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23-25页 |
1.3.1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3页 |
1.3.2 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5-29页 |
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25-26页 |
2.1.1 实验试剂 | 第25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5-26页 |
2.2 样品的表征 | 第26-29页 |
2.2.1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 | 第26页 |
2.2.2 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分析 | 第26页 |
2.2.3 X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26-27页 |
2.2.4 粒度分析仪(DLS)分析 | 第27页 |
2.2.5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 | 第27页 |
2.2.6 紫外-可见光光谱(UV-Vis)分析 | 第27-28页 |
2.2.7 振动探针式磁强计(VSM)分析 | 第28页 |
2.2.8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 | 第28页 |
2.2.9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分析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四氧化三铁微球的制备及表征 | 第29-43页 |
3.1 引言 | 第29页 |
3.2 磁性四氧化三铁微球的制备过程 | 第29-30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0-40页 |
3.3.1 反应物的量的影响 | 第30-35页 |
3.3.2 磁性Fe_3O_4微球的结构形貌及性能的表征 | 第35-40页 |
3.4 反应机理 | 第40-4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四章 磁性微球负载金属催化剂的制备及应用 | 第43-74页 |
4.1 引言 | 第43页 |
4.2 磁性微球负载金属催化剂的制备 | 第43-46页 |
4.2.1 Fe_3O_4@NH_2微球的制备 | 第43-44页 |
4.2.2 Fe_3O_4@NH_2微球负载Au催化剂的制备 | 第44页 |
4.2.3 Fe_3O_4@NH_2微球负载其他金属(Pt、Pd、Cu)催化剂的制备 | 第44-45页 |
4.2.4 不同载体(Fe_3O_4微球、Fe_3O_4@SiO_2)负载Au催化剂的制备 | 第45-46页 |
4.3 催化剂应用于对硝基苯酚(4-NP)的催化加氢反应 | 第46-49页 |
4.3.1 对硝基苯酚的标准曲线 | 第46-47页 |
4.3.2 不同量还原剂NaBH_4应用于4-NP催化加氢反应 | 第47页 |
4.3.3 不同催化剂应用于4-NP催化加氢反应 | 第47页 |
4.3.4 APTES加入量对Fe_3O_4@NH_2微球形貌的影响 | 第47-49页 |
4.4 Fe_3O_4@NH_2微球负载Au的表征 | 第49-58页 |
4.5 反应机理 | 第58页 |
4.6 催化剂应用于对硝基苯酚(4-NP)的催化加氢反应 | 第58-71页 |
4.6.1 对硝基苯酚的标准曲线 | 第58-59页 |
4.6.2 考察还原剂NaBH_4用量对4-NP催化加氢反应动力学的影响 | 第59-60页 |
4.6.3 考察Fe_3O_4@NH_2-Au对4-NP催化加氢反应动力学的影响 | 第60-63页 |
4.6.4 考察Fe_3O_4@NH_2微球负载贵金属Pt和Pd对4-NP催化加氢反应动力学的影响 | 第63-65页 |
4.6.5 考察Fe_3O_4@NH_2微球负载非贵金属Cu对4-NP催化加氢反应动力学的影响 | 第65-68页 |
4.6.6 探究不同载体负载金的催化剂的催化效果 | 第68-71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71-74页 |
结论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3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3-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