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 (一)国外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 (二)国内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 三、研究内容框架和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 (一)研究内容框架 | 第13-14页 |
| (二)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天气衍生品相关理论分析 | 第15-19页 |
| 一、天气风险及其应对策略 | 第15-16页 |
| (一)天气风险 | 第15页 |
| (二)天气风险的管理策略 | 第15-16页 |
| 二、天气衍生品与传统金融产品的比较 | 第16-19页 |
| (一)天气衍生品的概念及类型 | 第16-17页 |
| (二) 天气衍生品与天气保险的比较 | 第17页 |
| (三)天气衍生品与传统的金融衍生品之间的比较 | 第17-19页 |
| 第三章 我国推出天气衍生品的理论可行性分析 | 第19-25页 |
| 一、国内外天气衍生品市场的发展现状 | 第19-20页 |
| (一)国外天气衍生品市场的发展现状 | 第19-20页 |
| (二)国内天气衍生品市场的发展现状 | 第20页 |
| 二、我国推出天气衍生品的理论可行性——PEST分析 | 第20-25页 |
| (一)我国推出天气衍生品的政治可行性 | 第21页 |
| (二)我国推出天气衍生品的经济可行性 | 第21页 |
| (三)我国推出天气衍生品的社会可行性 | 第21-23页 |
| (四)我国推出天气衍生品的技术可行性 | 第23-25页 |
| 第四章 我国推行天气衍生品的现实可行性分析 | 第25-36页 |
| 一、标的指数选取的可行性 | 第25-28页 |
| (一)取暖指数(HDD) | 第25页 |
| (二)制冷指数(CDD) | 第25-26页 |
| (三)累计降水指数(RVD) | 第26页 |
| (四)能源温值(EDDS) | 第26页 |
| (五)生长温值(GDDS) | 第26-28页 |
| 二、我国天气衍生品合约的初步设计 | 第28-30页 |
| (一)标的指数的选择 | 第29页 |
| (二)合约规格设计 | 第29页 |
| (三)合约的月份 | 第29页 |
| (四)城市的选择 | 第29-30页 |
| (五)我国天气衍生品合约设计示例—以气温指数期货合约为例 | 第30页 |
| 三、天气衍生品定价的可行性 | 第30-35页 |
| (一) 天气衍生品的定价方法 | 第31-32页 |
| (二)天气期货合约的定价 | 第32-34页 |
| (三)天气期权合约的定价 | 第34-35页 |
| 四、天气衍生品在实体经济中的应用——案例设想 | 第35-36页 |
| (一)我国开发天气衍生品的路径分析 | 第35页 |
| (二)我国气温指数期货合约在实体经济中的应用 | 第35-36页 |
| 第五章 文章结论及优缺点 | 第36-38页 |
| 一、文章结论 | 第36-37页 |
| 二、文章的优缺点 | 第37-38页 |
| (一)文章的优点 | 第37页 |
| (二)文章的不足 | 第37-38页 |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 附录 | 第40-42页 |
| 致谢 | 第4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