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5页 |
| 1.2.1 班轮运输干扰管理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1.2.2 替代枢纽港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1.2.3 研究综述小结 | 第15页 |
| 1.3 主要研究方法和内容 | 第15-18页 |
| 1.3.1 研究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 1.3.2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6-18页 |
|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 第18-27页 |
| 2.1 集装箱班轮轴辐式网络 | 第18-21页 |
| 2.1.1 轴辐式网络特点 | 第18-20页 |
| 2.1.2 轴辐式网络分类 | 第20-21页 |
| 2.2 干扰管理的相关理论 | 第21-23页 |
| 2.2.1 干扰管理的定义 | 第21-22页 |
| 2.2.2 干扰管理与其它解决不确定性问题的理论和方法的主要区别 | 第22页 |
| 2.2.3 干扰管理的适用性分析 | 第22-23页 |
| 2.3 班轮运输中的不确定性因素 | 第23-25页 |
| 2.4 枢纽港能力不足及其影响 | 第25-27页 |
| 第3章 枢纽港能力不足下班轮运输集装箱流恢复模型 | 第27-35页 |
| 3.1 枢纽港能力不足下班轮运输集装箱流恢复问题描述 | 第27-29页 |
| 3.2 模型假设及符号说明 | 第29-32页 |
| 3.2.1 模型假设 | 第29页 |
| 3.2.2 符号说明 | 第29-32页 |
| 3.3 枢纽港能力不足下班轮运输集装箱流恢复模型构建 | 第32-35页 |
| 第4章 算例分析 | 第35-52页 |
| 4.1 算例说明 | 第35页 |
| 4.2 基础数据 | 第35-40页 |
| 4.3 结果分析 | 第40-44页 |
| 4.4 敏感性分析 | 第44-52页 |
| 4.4.1 ξ等于0时班轮运输集装箱流恢复策略 | 第44-46页 |
| 4.4.2 ξ等于0.2时班轮运输集装箱流恢复策略 | 第46-48页 |
| 4.4.3 ξ等于0.8时班轮运输集装箱流恢复策略 | 第48-50页 |
| 4.4.4 ξ取不同值时班轮运输集装箱流恢复策略比较分析 | 第50-52页 |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2-54页 |
| 5.1 结论 | 第52-53页 |
| 5.2 展望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61页 |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