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论文--中国论文--地方文化与文化事业论文

苗族民俗文化建档保护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绪论第9-18页
    一、研究背景第9-10页
    二、研究意义第10-11页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6页
        (一) 少数民族档案及其管理第11-12页
        (二) 非遗建档及其管理第12-14页
        (三) 民俗档案及其管理第14-15页
        (四) 研究述评第15-16页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6页
    五、本文创新之处第16-18页
第一章 苗族民俗文化建档保护概述第18-30页
    第一节 苗族民俗文化第18-25页
        一、民俗文化的概念界定第18-19页
        二、民俗文化与民间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第19-20页
        三、苗族民俗文化的概念及内涵第20-21页
        四、苗族民俗文化记录保护概述第21-25页
            (一) 近代以来对苗族民俗文化的记录保护第22-24页
            (二) 新中国建立后对苗族民俗文化的记录保护第24-25页
    第二节 苗族民俗文化建档保护第25-30页
        一、民俗文化建档保护的提出第25-26页
        二、苗族民俗文化建档保护的提出及概念界定第26-27页
        三、苗族民俗文化建档保护的意义第27-30页
            (一) 有利于保护苗族历史文化和构建苗族社会记忆第27-28页
            (二) 有利于辅助地方行政决策和推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第28-29页
            (三) 有利于充实馆藏档案资源和转变档案馆发展方向第29-30页
第二章 苗族民俗文化建档保护的现状阐述第30-44页
    第一节 苗族民俗文化建档保护的法律政策第30-32页
        一、国家级法律政策第30-31页
        二、地方性法律政策第31-32页
    第二节 苗族民俗文化建档保护的既有标准规范第32-35页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标准规范第32-33页
        二、文博系统的标准规范第33-34页
        三、档案行业的标准规范第34-35页
    第三节 苗族民俗文化建档保护的多方参与第35-39页
        一、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等官方机构第35-36页
        二、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等公共文化机构第36-37页
        三、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第37页
        四、民间组织、企业及个人第37-39页
    第四节 苗族民俗文化建档保护的可观成果第39-42页
        一、丰富的苗族民俗文化资源第39-40页
        二、苗族民俗文化档案文献及数据库建设第40-42页
    第五节 苗族民俗文化档案资源的挖掘利用第42-44页
        一、编纂出版苗族民俗文化相关成果第42页
        二、举办档案展览以推动文化交流第42-44页
第三章 苗族民俗文化建档保护问题及分析第44-53页
    第一节 苗族民俗文化建档保护的存在问题第44-49页
        一、政出多门、条块分割第44-45页
        二、多方保管、标准芜杂第45-46页
        三、主位缺失、建档偏颇第46-47页
        四、利益驱动、破坏开发第47-48页
        五、信息网络、数字多元第48-49页
    第二节 苗族民俗文化建档保护问题的原因探究第49-53页
        一、苗族民俗文化建档保护的特殊性第49-50页
        二、受到苗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第50-51页
        三、缺乏系统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第51页
        四、社会建档保护力量较薄弱第51-53页
第四章 苗族民俗文化建档保护的对策思考第53-71页
    第一节 关于苗族民俗文化建档保护主体的对策建议第53-58页
        一、民众参与和社区主导的建档保护模式第55-57页
        二、政府、公共文化机构、科研院校及其他企事业单位等合作与协助第57-58页
    第二节 关于苗族民俗文化建档保护基础工作的对策探讨第58-61页
        一、加强苗族民俗文化档案文献的收集工作第58-59页
        二、优化整理苗族民俗文化档案文献第59-61页
        三、改善苗族民俗文化档案资源的保管环境第61页
    第三节 关于苗族民俗文化建档保护法制化、规范化的应对办法第61-64页
        一、补充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第63页
        二、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及现有标准规范的吸收利用第63-64页
    第四节 关于苗族民俗文化建档保护信息化的实施策略第64-67页
        一、集中统一与多元合作模式第66-67页
        二、建设数字民俗文化档案馆第67页
    第五节 关于苗族民俗文化建档保护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路径第67-71页
        一、主动发挥苗族民俗文化建档保护的社会价值第68-69页
        二、深入挖掘苗族民俗文化档案资源的经济价值第69-71页
结语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80页
攻读硕士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第80-81页
致谢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SCP”分析框架的大理—丽江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研究
下一篇: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