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28页 |
·研究对象、范围和材料 | 第11-14页 |
·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 | 第14-15页 |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5-28页 |
第2章 北京话被动式的生命周期 | 第28-43页 |
·“生命周期”理论的引入 | 第28-29页 |
·北京话被动式共时生命周期 | 第29-35页 |
·北京话被动式历时生命周期 | 第35-43页 |
第3章 北京话被动式职能专职化的历时发展进程 | 第43-68页 |
·北京话被动式文体职能的专职化 | 第43-51页 |
·北京话被动式语体功能的专职化 | 第51-55页 |
·北京话被动式语义色彩的专职化 | 第55-64页 |
·北京话被动式标记被动职能的专职化 | 第64-68页 |
第4章 北京话被动式句型发展规律 | 第68-114页 |
·北京话被动式句型类别 | 第68-80页 |
·北京话被动式句型发展规律(一) | 第80-97页 |
·北京话被动式句型发展规律(二) | 第97-114页 |
第5章 北京话特殊被动式发展规律 | 第114-128页 |
·对“特殊”的界定 | 第114-116页 |
·特殊被动式句型分类和语法意义 | 第116-123页 |
·特殊被动式句型发展规律 | 第123-128页 |
第6章 影响北京话被动式发展的因素 | 第128-135页 |
·北京话被动式发展规律总述 | 第128-130页 |
·北京话被动式句型发展规律总述 | 第130-131页 |
·影响北京话被动式和被动句型发展的因素 | 第131-135页 |
第7章 结语 | 第135-138页 |
·本文主要观点 | 第135-136页 |
·本文的研究价值和创新之处 | 第136页 |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136-138页 |
参考文献 | 第138-146页 |
语料文献 | 第146-147页 |
附录 | 第147-172页 |
附录1:综合文艺文体“PM+NP+VP”和“PM+VP”被动句型类别和使用数量统计表 | 第147-153页 |
附录2:综合文艺文体“PM+NP+给VP”被动句型类别和使用数量统计表 | 第153-155页 |
附录3:评书文体“PM+NP+VP”和“PM+VP”被动句型类别和使用数量统计表 | 第155-160页 |
附录4:话剧文体“PM+NP+VP”和“PM+VP”被动句型类别和使用数量统计表 | 第160-164页 |
附录5:评书文体“PM+NP+给VP”被动句型类别和使用数量统计表 | 第164-167页 |
附录6:话剧文体“PM+NP+给VP”被动句型类别和使用数量统计表 | 第167-168页 |
附录7:文本作品常规被动式数量统计表 | 第168-170页 |
附录8:文本作品特殊被动式数量统计表 | 第170-172页 |
致谢 | 第172-174页 |
后记 | 第1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