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土壤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螯合剂诱导黑麦草等植物修复铀(Ⅵ)污染土壤试验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3-23页
    1.1 放射性铀污染土壤概述第13-16页
        1.1.1 放射性污染中铀的性质和用途第13页
        1.1.2 放射性铀污染土壤来源及现状第13-14页
        1.1.3 放射性铀污染土壤的危害第14-15页
        1.1.4 放射性铀污染土壤的修复第15-16页
    1.2 放射性铀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第16-18页
        1.2.1 植物修复铀污染土壤的研究现状第16-17页
        1.2.2 植物修复铀污染土壤的机理第17-18页
    1.3 螯合剂于铀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第18-19页
        1.3.1 螯合剂作用机理第18页
        1.3.2 螯合剂诱导植物修复铀污染土壤的研究现状第18-19页
    1.4 研究目的、意义与主要内容第19-21页
        1.4.1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9页
        1.4.2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9-21页
    1.5 研究技术路线第21-23页
第2章 材料与方法第23-33页
    2.1 试验材料第23-24页
        2.1.1 试验土壤与供试植物第23页
        2.1.2 试验用螯合剂第23页
        2.1.3 试验仪器与试剂第23-24页
    2.2 试验设计及测定方法第24-31页
        2.2.1 植物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的测定第24页
        2.2.2 植物种子活力指数和耐性指数的测定第24-25页
        2.2.3 植物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第25-27页
        2.2.4 植物抗氧化酶系统活性的测定第27-29页
        2.2.5 抗氧化物GSH/GSSG系统的测定第29-30页
        2.2.6 植物组织中铀含量的测定第30-31页
        2.2.7 植物亚细胞结构中铀含量的测定第31页
        2.2.8 植物细胞的超微结构观察第31页
    2.3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31-33页
第3章 铀胁迫对五种牧草种子萌芽的影响试验第33-41页
    3.1 材料和方法第34-35页
        3.1.1 试验材料第34页
        3.1.2 实验设计第34-35页
        3.1.3 测定方法第35页
    3.2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35-38页
        3.2.1 铀浓度对各植物发芽过程和最终发芽率的影响第35-36页
        3.2.2 铀浓度对各植物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的影响第36-37页
        3.2.3 铀浓度对各植物发芽势和耐性指数的影响第37-38页
    3.3 讨论第38-39页
    3.4 本章小结第39-41页
第4章 铀胁迫对高丹草和黑麦草的影响试验第41-47页
    4.1 材料和方法第41-42页
        4.1.1 试验材料第41-42页
        4.1.2 试验设计第42页
        4.1.3 测定指标与方法第42页
    4.2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42-46页
        4.2.1 铀浓度对高丹草和黑麦草MDA含量的影响第42-43页
        4.2.2 铀浓度对高丹草和黑麦草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第43-44页
        4.2.3 高丹草和黑麦草中铀的植物组织分布第44-46页
    4.3 讨论第46页
    4.4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5章 五种螯合剂诱导下黑麦草修复铀污染土壤试验第47-55页
    5.1 材料和方法第47-48页
        5.1.1 试验材料第47页
        5.1.2 试验设计第47-48页
        5.1.3 测定指标与方法第48页
    5.2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48-53页
        5.2.1 五种螯合剂对黑麦草MDA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第48-49页
        5.2.2 五种螯合剂对黑麦草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第49-50页
        5.2.3 五种螯合剂对黑麦草中铀分布的影响第50-53页
    5.3 讨论第53-54页
    5.4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6章 柠檬酸对黑麦草修复铀污染土壤的影响试验第55-73页
    6.1 材料和方法第55-56页
        6.1.1 实验材料第55-56页
        6.1.2 试验设计第56页
        6.1.3 测定方法第56页
    6.2 结果与分析第56-70页
        6.2.1 柠檬酸对黑麦草株高及光合色素的影响第56-58页
        6.2.2 柠檬酸对黑麦草几种生理指标的影响第58-59页
        6.2.3 柠檬酸对黑麦草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第59-60页
        6.2.4 柠檬酸对黑麦草中谷胱甘肽含量的影响第60-61页
        6.2.5 柠檬酸对黑麦草中铀分布的影响第61-64页
        6.2.6 柠檬酸施加时间对黑麦草几种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第64-66页
        6.2.7 柠檬酸施加时间对黑麦草中铀分布的影响第66-68页
        6.2.8 柠檬酸对黑麦草超微结构的影响第68-70页
    6.3 讨论第70-71页
    6.4 本章小结第71-73页
第7章 结论与建议第73-75页
    7.1 主要结论第73页
    7.2 创新点第73-74页
    7.3 建议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83页
附录第83-87页
    附录A Hoagland营养液配方表第83页
    附录B 标准曲线绘制第83-87页
        1、铀溶液标准曲线绘制第83-85页
        2、可溶性蛋白标准曲线绘制第85页
        3、游离脯氨酸标准曲线绘制第85-87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第87-89页
    发表学术论文第87页
    参与科研项目第87-89页
致谢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MongoDB遥感数据存储管理策略的研究
下一篇:STPP与Na2EDTA对Pb、Cd、Cu污染土壤的化学淋洗修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