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姬塬油田H10区长4+5储层沉积相研究及油藏地质建模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前言第8-13页
    1.1 项目研究目的及意义第8-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页
    1.3 项目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9-13页
        1.3.1 项目研究内容第9-11页
        1.3.2 技术路线第11-12页
        1.3.3 创新点第12-13页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第13-18页
    2.1 盆地区域构造单元划分第13-14页
    2.2 区域沉积演化第14-15页
    2.3 区域见油情况第15-16页
    2.4 研究区概况第16-18页
        2.4.1 油田开发历程第16-17页
        2.4.2 油田开发现状第17-18页
第三章 地层划分与对比第18-30页
    3.1 地层基本特征第18-19页
    3.2 地层划分与对比原则第19-20页
    3.3 地层划分与对比方法第20页
    3.4 标志层识别第20-26页
    3.5 全区地层划分与对比第26-27页
    3.6 构造特征第27-30页
第四章 沉积相类型、特征及其展布第30-44页
    4.1 主要沉积相标志第30-32页
        4.1.1 岩石的颜色第30页
        4.1.2 岩石类型第30-31页
        4.1.3 岩石结构特征第31-32页
        4.1.4 沉积构造第32页
    4.2 单井沉积相划分第32-35页
        4.2.1 水下分流河道微相第32-33页
        4.2.2 分流河道侧翼微相第33-34页
        4.2.3 浅湖泥微相第34-35页
    4.3 沉积相平面展布第35-44页
        4.3.1 剖面相展布第35-37页
        4.3.2 平面相展布第37-44页
第五章 储层特征第44-61页
    5.1 岩石学特征第44-50页
        5.1.1 砂岩碎屑组分第44-45页
        5.1.2 填隙物组分及其特征第45-47页
        5.1.3 岩石粒度特征及成熟度分析第47-50页
    5.2 储层微观特征第50-53页
        5.2.1 孔隙类型及其结构特征第50-52页
        5.2.2 孔喉分类和孔喉分布特征第52-53页
    5.3 储层宏观特征第53-61页
        5.3.1 层内非均质性第53-55页
        5.3.2 层间非均质性第55-57页
        5.3.3 平面非均质性第57-61页
第六章 油藏特征及主控因素第61-73页
    6.1 油水分布规律第61-69页
        6.1.1 油藏剖面特征第61-63页
        6.1.2 有效厚度平面展布规律第63-66页
        6.1.3 含油饱和度平面展布规律第66-69页
    6.2 油藏主控因素第69-73页
        6.2.1 沉积相对油藏分布有明显控制作用第69-70页
        6.2.2 储层物性对油藏分布有一定影响第70-73页
第七章 三维油藏地质模型研究第73-88页
    7.1 储层地质建模的步骤和工作流程第73-74页
    7.2 模拟区选择第74页
    7.3 构造建模第74-77页
        7.3.1 顶面构造模型第75页
        7.3.2 井轨迹模型第75页
        7.3.3 地层模型第75-77页
    7.4 网格模型第77-79页
        7.4.1 平面网格化第77-78页
        7.4.2 垂向网格细分第78-79页
    7.5 沉积微相模型的建立第79页
    7.6 油藏属性模型的建立第79-85页
        7.6.1 属性建模的思路第79-80页
        7.6.2 单井属性曲线粗化第80页
        7.6.3 变差函数分析第80-82页
        7.6.4 属性模型第82-85页
    7.7 地质模型参数统计第85-86页
        7.7.1 油藏地质储量拟合第85页
        7.7.2 地质模型非均质统计第85-86页
    7.8 地质模型粗化第86-88页
结论及认识第88-89页
致谢第89-90页
参考文献第90-9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专利第92-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压实粘性土断裂破坏性状及其判定准则研究
下一篇:面向地理国情普查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半自动解译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