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4页 |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21页 |
| 1.2.1 裂缝的产生机理 | 第10-11页 |
| 1.2.2 土体断裂性状试验研究方法 | 第11-15页 |
| 1.2.3 土体断裂性状的数值模拟方法 | 第15-18页 |
| 1.2.4 应力强度因子计算方法 | 第18-20页 |
| 1.2.5 断裂力学在分析土坡稳定问题中的应用 | 第20-21页 |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 1.4 本文研究采用的技术路线 | 第22-24页 |
| 第二章 压实粘性土Ⅰ型断裂特性研究 | 第24-51页 |
| 2.1 概述 | 第24页 |
| 2.2 试验原理 | 第24-25页 |
| 2.3 试验仪器 | 第25-27页 |
| 2.4 试验土料 | 第27-31页 |
| 2.4.1 颗粒级配 | 第27-28页 |
| 2.4.2 压实特性 | 第28-31页 |
| 2.5 试验方法 | 第31页 |
| 2.6 Ⅰ型断裂特性 | 第31-49页 |
| 2.6.1 裂缝深度对土体Ⅰ型断裂韧度的影响 | 第31-36页 |
| 2.6.2 含砂量对土体Ⅰ型断裂韧度的影响 | 第36-40页 |
| 2.6.3 含水率对土体Ⅰ型断裂韧度的影响 | 第40-42页 |
| 2.6.4 干密度对土体Ⅰ型断裂韧度的影响 | 第42-44页 |
| 2.6.5 裂缝尖端形态对土体Ⅰ型断裂韧度的影响 | 第44-49页 |
| 2.7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 第三章 压实粘性土Ⅱ型断裂特性研究 | 第51-84页 |
| 3.1 概述 | 第51页 |
| 3.2 试验原理 | 第51-52页 |
| 3.3 试验仪器 | 第52-54页 |
| 3.4 试验方法 | 第54页 |
| 3.5 试验土料 | 第54页 |
| 3.6 Ⅱ型断裂特性 | 第54-82页 |
| 3.6.1 裂缝深度对土体Ⅱ型断裂韧度的影响 | 第55-59页 |
| 3.6.2 含砂量对土体Ⅱ型断裂韧度的影响 | 第59-62页 |
| 3.6.3 含水率对土体Ⅱ型断裂韧度的影响 | 第62-64页 |
| 3.6.4 干密度对土体Ⅱ型断裂韧度的影响 | 第64-66页 |
| 3.6.5 加载速率对土体Ⅱ型断裂韧度的影响 | 第66-68页 |
| 3.6.6 掺砾颗粒大小对土体Ⅱ型断裂韧度的影响 | 第68-73页 |
| 3.6.7 裂缝尖端形态对土体Ⅱ型断裂韧度的影响 | 第73-75页 |
| 3.6.8 土体Ⅱ型断裂韧度与抗剪强度的关系 | 第75-82页 |
| 3.7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 第四章 压实粘性土I-II复合型断裂特性研究 | 第84-93页 |
| 4.1 概述 | 第84页 |
| 4.2 I-II复合型试验原理 | 第84-85页 |
| 4.3 试验仪器 | 第85-86页 |
| 4.4 试验土料 | 第86页 |
| 4.5 试验方法 | 第86-87页 |
| 4.6 I-II复合型断裂特性 | 第87-92页 |
| 4.7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 第五章 粘性土断裂性状在开裂土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 第93-104页 |
| 5.1 概述 | 第93页 |
| 5.2 模型的建立和单元类型的选择 | 第93-94页 |
| 5.3 数据处理 | 第94-95页 |
| 5.4 裂缝存在对边坡的影响 | 第95-98页 |
| 5.5 开裂粘性土坡的临界裂缝深度 | 第98-99页 |
| 5.6 边坡坡顶最易开裂的位置 | 第99-100页 |
| 5.7 裂缝倾角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 第100-103页 |
| 5.8 本章小结 | 第103-104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4-107页 |
| 6.1 全文总结 | 第104-105页 |
| 6.2 研究展望 | 第105-107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7-117页 |
| 致谢 | 第117-11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