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数据条件下中国股指期货市场波动性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选题背景和问题提出 | 第9-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1.2 问题提出 | 第10页 |
1.2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11-17页 |
1.3.1 高频数据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2 传统的资产波动率理论现状 | 第12-13页 |
1.3.3 高频数据条件下的波动率理论现状 | 第13-16页 |
1.3.4 中国股指期货市场研究现状 | 第16页 |
1.3.5 研究评述 | 第16-17页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结构安排及创新要点 | 第17-19页 |
1.4.1 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17-18页 |
1.4.2 本文的创新要点 | 第18-19页 |
第2章 高频数据条件下资产波动率理论 | 第19-28页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9-20页 |
2.1.1 金融市场波动性特征 | 第19-20页 |
2.1.2 市场微观结构噪声 | 第20页 |
2.2 经典已实现波动率理论 | 第20-22页 |
2.2.1 已实现波动率 | 第20-21页 |
2.2.2 多维已实现波动率 | 第21-22页 |
2.2.3 已实现波动率的性质 | 第22页 |
2.3 已实现极差波动率理论 | 第22-23页 |
2.4 基于双幂次变差的跳跃行为研究框架 | 第23-27页 |
2.4.1 已实现双幂次变差理论 | 第24-25页 |
2.4.2 离散跳跃变差的显著性检验 | 第25-26页 |
2.4.3 市场噪音条件下离散跳跃变差校正 | 第26-2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高频条件下股指期货波动率估计及分析 | 第28-47页 |
3.1 实验数据 | 第28-30页 |
3.1.1 期货合约 | 第28页 |
3.1.2 数据说明 | 第28-29页 |
3.1.3 证券序列 | 第29-30页 |
3.2 高频收益率的统计特征 | 第30-37页 |
3.2.1 资产收益率 | 第30-32页 |
3.2.2 高频收益率的描述统计量 | 第32-33页 |
3.2.3 高频收益率的特征分析 | 第33-37页 |
3.3 高频数据条件下股指期货波动率的估计 | 第37-41页 |
3.3.1 波动率公式 | 第37页 |
3.3.2 波动率估计 | 第37-40页 |
3.3.3 最优抽样频率 | 第40-41页 |
3.4 高频数据条件下股指期货波动率的性质 | 第41-46页 |
3.4.1 高频波动率的描述统计量 | 第41-43页 |
3.4.2 高频波动率的性质 | 第43-4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4章 高频条件下股指期货跳跃行为及日内波动行为 | 第47-71页 |
4.1 高频条件下股指期货跳跃逐点检测 | 第47-55页 |
4.1.1 理论基础 | 第47-48页 |
4.1.2 市场无摩擦条件下跳跃检测 | 第48-51页 |
4.1.3 市场噪声条件下跳跃检测 | 第51页 |
4.1.4 跳跃成分和连续成分的统计特征 | 第51-55页 |
4.2 高频条件下股指期货的跳跃久期 | 第55-61页 |
4.2.1 跳跃久期 | 第55-56页 |
4.2.2 跳跃久期的概率分布 | 第56-58页 |
4.2.3 基于 ACD 模型的跳跃久期 | 第58-61页 |
4.3 高频条件下股指期货波动率的日内效应分析 | 第61-70页 |
4.3.1 日内效应 | 第61-62页 |
4.3.2 高频收益波动的日内模式 | 第62-67页 |
4.3.3 期货合约活跃程度的日内模式 | 第67-7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结论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8页 |
附录 | 第78-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83-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