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无机化学论文--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论文--第Ⅳ族非金属元素(碳和硅)及其化合物论文--碳C论文

碳纳米管及其复合颗粒的合成及表征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4-23页
    1.1 碳纳米管的研究概况第14-17页
        1.1.1 碳纳米管的结构第14-17页
    1.2 碳纳米管的制备第17-20页
        1.2.1 电弧放电法第17页
        1.2.2 激光烧蚀法第17-18页
        1.2.3 催化剂化学气相沉积法(或称催化热解法)第18-19页
        1.2.4 碳微球的制备第19-20页
    1.3 碳纳米管/氧化亚铜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第20-22页
        1.3.1 氧化亚铜简述第20-21页
        1.3.2 碳纳米管/氧化亚铜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第21-22页
    1.4 本课题的立题依据、意义及研究内容第22-23页
        1.4.1 立题依据及意义第22页
        1.4.2 研究内容第22-23页
第2章 Co催化剂的制备和碳纳米管的生长工艺研究第23-33页
    2.1 实验部分第23-24页
        2.1.1 催化剂的制备第23-24页
        2.1.2 碳纳米管的生长第24页
    2.2 碳纳米管的形貌结构分析第24-25页
    2.3 碳纳米管的产量分析第25-26页
    2.4 工艺参数对碳纳米管产量的影响第26-30页
        2.4.1 聚乙二醇用量对碳纳米管产量的影响第26页
        2.4.2 SiO_2和Co(NO_3)_2·6H_2O的质量比对碳纳米管产量的影响第26-27页
        2.4.3 pH值对碳纳米管产量的影响第27页
        2.4.4 烘干温度对碳纳米管产量的影响第27-28页
        2.4.5 生长温度对碳纳米管产量的影响第28-29页
        2.4.6 生长时间对碳纳米管产量的影响第29-30页
    2.5 碳纳米管的纯化及其表征第30-32页
        2.5.1 碳纳米管的纯化第30页
        2.5.2 碳纳米管纯化前后的X射线衍射分析第30-31页
        2.5.3 碳纳米管纯化前后的透射电镜(TEM)分析第31-32页
    2.6 小结第32-33页
第3章 碳纳米管微球骨架的制备第33-44页
    3.1 前言第33页
    3.2 实验部分第33-36页
        3.2.1 实验材料第33-34页
        3.2.2 实验仪器、设备第34页
        3.2.3 样品的制备第34-35页
        3.2.4 样品的检测第35-36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6-43页
        3.3.1 纯化前后碳纳米管的形貌分析第36页
        3.3.2 制备碳纳米管微球的影响因素分析第36-39页
        3.3.3 碳纳米管微球形成机制第39-41页
        3.3.4 微球的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分析第41-43页
    3.4 小结第43-44页
第4章 碳纳米管/氧化亚铜超细复合球的合成第44-54页
    4.1 前言第44页
    4.2 实验部分第44-46页
        4.2.1 实验材料第44-45页
        4.2.2 仪器设备第45页
        4.2.3 试样制备第45-46页
        4.2.4 样品表征第46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46-52页
        4.3.1 Cu_2O/CNTs超细复合球形貌分析第46-47页
        4.3.2 Cu_2O/CNTs超细复合球相分析第47-48页
        4.3.3 Cu_2O/CNTs超细复合球形成机理研究第48-49页
        4.3.4 实验条件的影响第49-52页
    4.4 碳纳米管铜基复合粉体的制备和性能分析第52-53页
        4.4.1 试样制备第52页
        4.4.2 样品的XRD表征与结果第52-53页
    4.5 小结第53-54页
结论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8页
致谢第58-59页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级孔生物陶瓷的多尺度力学行为研究
下一篇:试点区物理高考制度改革及其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