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3页 |
英文摘要 | 第3页 |
第一部分 绪论 | 第6-13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6-10页 |
1.1.1 对知识工作者进行研究的重要意义 | 第6页 |
1.1.2 对知识工作者职业发展研究的重要意义 | 第6-8页 |
1.1.3 能力的重要性 | 第8页 |
1.1.4 本文研究的必要性 | 第8-10页 |
1.2 本文的研究重点和创新点 | 第10-11页 |
1.2.1 本文的研究重点 | 第10-11页 |
1.2.2 本文研究的创新点 | 第11页 |
1.3 本文的研究框架 | 第11-13页 |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3-31页 |
2.1 知识工作者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2.1.1 知识工作者的定义 | 第13-14页 |
2.1.2 知识工作者的特点 | 第14-15页 |
2.1.3 知识工作者的流动性 | 第15页 |
2.1.4 对知识工作者管理和激励的原则 | 第15-16页 |
2.2 职业发展理论的文献综述 | 第16-24页 |
2.2.1 职业生涯发展的渊源 | 第16-17页 |
2.2.2 职业发展的相关概念 | 第17-19页 |
2.2.3 职业生命周期理论 | 第19-22页 |
2.2.4 职业生涯发展中个人与组织角色的理论 | 第22-24页 |
2.3 能力和学习方式的文献综述 | 第24-31页 |
2.3.1 常规的职业能力简述 | 第24-25页 |
2.3.2 能力和能力获取方式的文献综述 | 第25-29页 |
2.3.3 员工个体学习的主要方法 | 第29-31页 |
第三部分 知识工作者职业生命周期发展的模式研究 | 第31-51页 |
3.1 本文对职业生命周期模式研究的依据 | 第31-35页 |
3.1.1 对知识工作者职业生命周期转型研究的必要性 | 第31页 |
3.1.2 对职业生命周期研究的阶段划分 | 第31-33页 |
3.1.3 对知识工作者职业生命周期发展模式研究的思路 | 第33-35页 |
3.2 知识工作者职业生命周期发展转型模式的理论研究 | 第35-39页 |
3.2.1 知识工作者职业生命周期发展的元图 | 第35-36页 |
3.2.2 知识工作者职业生命周期发展的转型一 | 第36-37页 |
3.2.3· 知识工作者职业生命周期发展的转型二 | 第37-38页 |
3.2.4· 知识工作者职业生命周期发展的转型三 | 第38-39页 |
3.3 知识工作者职业生命周期发展模式的案例研究 | 第39-49页 |
3.3.1 汪力成的职业发展历程 | 第39-43页 |
3.3.2 王安的职业发展历程 | 第43-47页 |
3.3.3 王伟的职业发展历程 | 第47-4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四部分 知识工作者职业生命周期发展过程的研究 | 第51-68页 |
4.1 理论构思 | 第51页 |
4.2 知识工作者职业生命周期发展过程的研究 | 第51-63页 |
4.2.1 能力维度的指标体系设计 | 第51-52页 |
4.2.2 问卷调查 | 第52-54页 |
4.2.3 统计分析 | 第54-60页 |
4.2.4 特定职业阶段下能力维度的对比分析 | 第60-62页 |
4.2.5 不同职业发展阶段下有效学习方式的复选项分析 | 第62-63页 |
4.3 讨论与小结 | 第63-68页 |
4.3.1 职业生命周期发展阶段—能力—有效学习方式的匹配图 | 第63-64页 |
4.3.2 知识工作者职业生命周期发展过程中的能力演变历程 | 第64-66页 |
4.3.3 组织在提高知识工作者提高能力上的作用 | 第66-68页 |
第五部分 结论和展望 | 第68-70页 |
5.1 本文结论 | 第68-69页 |
5.2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69页 |
5.3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5页 |
附录1 | 第75-76页 |
附录2 | 第76-78页 |
附录3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