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应用背景 | 第9-11页 |
1.2 问题提出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3.1 表情特征提取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3.2 RILPQ算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页 |
1.4 本文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15-18页 |
第2章 人脸表情识别系统 | 第18-24页 |
2.1 系统介绍 | 第18-19页 |
2.2 图像获取模块 | 第19-20页 |
2.3 预处理 | 第20-23页 |
2.3.1 彩色图像灰度化 | 第20-21页 |
2.3.2 尺寸归一化 | 第21-22页 |
2.3.3 光照补偿处理 | 第22-2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人脸表情特征提取算法分析与研究 | 第24-38页 |
3.1 特征提取基本算法 | 第24-26页 |
3.1.1 LBP基本算法 | 第24页 |
3.1.2 LPQ基本算法 | 第24-25页 |
3.1.3 RILPQ基本算法 | 第25-26页 |
3.2 人脸表情特征提取基本算法应用实验分析与结果 | 第26-31页 |
3.2.1 LBP表情特征提取 | 第26-27页 |
3.2.2 LPQ表情特征提取 | 第27-29页 |
3.2.3 RILPQ表情特征提取 | 第29-31页 |
3.3 融合各向高斯方向导数RILPQ特征提取算法 | 第31-35页 |
3.3.1 二维高斯滤波 | 第31页 |
3.3.2 各向高斯核方向导数 | 第31-32页 |
3.3.3 融合各向高斯方向导数RILPQ特征提取 | 第32-35页 |
3.4 人脸表情融合各向高斯方向导数RILPQ算法应用实验 | 第35-3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同向高斯方向导数与RILPQ融合表情特征提取 | 第38-56页 |
4.1 人脸表情识别流程 | 第38-39页 |
4.2 支持向量机算法介绍 | 第39-40页 |
4.3 支持向量机模式识别与回归 | 第40-41页 |
4.4 人脸表情识别算法实验研究与分析 | 第41-46页 |
4.4.1 LBP算法表情识别 | 第41-42页 |
4.4.2 LPQ算法表情识别 | 第42-43页 |
4.4.3 LPQ加窗算法表情识别 | 第43-45页 |
4.4.4 RILPQ算法表情识别 | 第45-46页 |
4.5 RI LPQ融合算法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46-54页 |
4.5.1 两方向滤波 | 第48-49页 |
4.5.2 四方向滤波 | 第49-50页 |
4.5.3 六方向滤波 | 第50-52页 |
4.5.4 八方向滤波 | 第52-53页 |
4.5.5 滤波方向比较 | 第53-54页 |
4.6 RILPQ融合算法与其他算法比较分析 | 第54-55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5章 异向高斯方向导数与RILPQ融合运动模糊特征提取 | 第56-63页 |
5.1 运动模糊人脸表情特征提取流程 | 第56页 |
5.2 运动模糊退化模型及运动模糊长度估算 | 第56-58页 |
5.2.1 运动模糊退化模型 | 第56-57页 |
5.2.2 水平方向运动模糊长度估算 | 第57-58页 |
5.3 水平方向运动模糊人脸表情图像特征提取 | 第58-60页 |
5.3.1 异向高斯核方向导数 | 第58-59页 |
5.3.2 异向高斯核方向导数与RILPQ融合表情特征提取 | 第59-60页 |
5.4 水平方向运动模糊人脸表情图像特征识别实验 | 第60-6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3-65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63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