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元件、部件论文--发送器(变换器)、传感器论文

功能核酸基光电化学金属离子传感器的构建与应用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1章 绪论第11-33页
    1.1 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概述第11-12页
    1.2 光电化学传感器的设计理念第12-14页
    1.3 光电材料的选择第14-19页
        1.3.1 单一半导体第14页
        1.3.2 半导体-碳材料复合物第14-15页
        1.3.3 半导体-半导体复合材料第15-18页
        1.3.4 半导体-纳米贵金属复合物第18-19页
        1.3.5 Z-scheme策略第19页
    1.4 信号放大策略第19-26页
        1.4.1 基于原位生成技术的信号放大策略第19-20页
        1.4.2 基于酶催化技术的信号放大策略第20-22页
        1.4.3 基于DNA生物技术的信号放大策略第22-26页
    1.5 电极修饰和识别元件的固定方式第26-27页
    1.6 功能核酸的基本概念及应用第27-31页
        1.6.1 功能核酸的基本概念第27-29页
        1.6.2 功能核酸的应用第29-31页
    1.7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第31-33页
第2章 基于苝四羧酸功能化石墨烯原位生成纳米金等离子体增强光电化学适配体传感第33-47页
    2.1 引言第33-35页
    2.2 实验方法第35-37页
        2.2.1 实验材料与化学试剂第35页
        2.2.2 实验设备第35-36页
        2.2.3 PTCA/GR复合材料的制备第36-37页
        2.2.4 汞离子光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及检测方法第37页
        2.2.5 安全提示第37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7-46页
        2.3.1 PTCA/GR的形貌和光谱表征第37-39页
        2.3.2 T-Hg~(2+)-T特异性的拉曼光谱和圆二色光谱表征第39-41页
        2.3.3 原位生成纳米金的扫描电镜形貌表征第41页
        2.3.4 纳米金等离子体对光电流的增强响应及其机理第41-42页
        2.3.5 实验条件的优化第42-43页
        2.3.6 汞离子光电化学传感器的分析性能第43-46页
        2.3.7 干扰及实样检测第46页
    2.4 小结第46-47页
第3章 原位形成AgBr敏化ZnO纳米棒基光电化学适配体传感第47-58页
    3.1 引言第47-49页
    3.2 实验方法第49-50页
        3.2.1 实验材料与化学试剂第49页
        3.2.2 仪器或设备第49页
        3.2.3 传感器的构建及检测程序第49-50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0-57页
        3.3.1 ZnO Nanorods和AgBr/ZnO Nanorods的FESEM表征第50-51页
        3.3.2 ZnO NRs、AgBr、ZnO NRs/AgBr的XRD和UV-Vis DRS表征第51-53页
        3.3.3 原位生成的AgBr对ZnO NRs光电流的敏化作用及机理第53-54页
        3.3.4 实验条件的优化第54-55页
        3.3.5 银离子光电化学传感器的分析性能第55-56页
        3.3.6 干扰及实样检测第56-57页
    3.4 小结第57-58页
第4章 锰掺杂氧化锌纳米棒基免标记光电化学适配体传感第58-69页
    4.1 引言第58-59页
    4.2 实验方法第59-61页
        4.2.1 材料与试剂第59-60页
        4.2.2 仪器与设备第60页
        4.2.3 锰掺杂氧化锌纳米棒的制备第60页
        4.2.4 钾离子传感器的制备及检测第60-61页
        4.2.5 实样检测第61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61-67页
        4.3.1 氧化锌纳米棒及锰掺杂氧化锌纳米棒阵列的表征第61-64页
        4.3.2 增强的光电流响应和光电化学传感机理第64-65页
        4.3.3 分析性能第65-67页
        4.3.4 干扰及实样检测第67页
    4.4 小结第67-69页
第五章 无序光子学耦合嵌入型纳米金等离子体增强氧化锌纳米线光电流第69-82页
    5.1 引言第69-71页
    5.2 实验方法第71-72页
        5.2.1 材料与试剂第71页
        5.2.2 仪器与设备第71页
        5.2.3 电化学合成纳米金第71-72页
        5.2.4 电沉积氧化锌纳米线阵列至纳米金表面第72页
        5.2.5 光电流的测试方法第72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72-81页
        5.3.1 Nano-Au、ZnO纳米线阵列和Au/ZnO纳米线阵列表征第72-75页
        5.3.2 纳米金的制备条件优化及光电流的增强效果第75-78页
        5.3.3 沉积电位对Nano-Au和Au-ZnO纳米线阵列形貌的影响第78-79页
        5.3.4 光电流增强机理推测第79-81页
    5.4 小结第81-82页
第6章 结论第82-84页
参考文献第84-117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117-118页
致谢第118页

论文共11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伺服系统非线性补偿控制及应用研究
下一篇:应对摔倒的仿人机器人仿生机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