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1.1.1 选题的背景 | 第10-11页 |
1.1.2 选题的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3 研究综述评析 | 第16页 |
1.3 研究方法和框架 | 第16-18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3.2 研究内容和框架 | 第17-18页 |
1.4 创新点 | 第18-19页 |
第2章 八家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 | 第19-25页 |
2.1 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双升 | 第19-21页 |
2.2 股份制银行不良贷款行业集中度较高 | 第21页 |
2.3 股份制银行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下滑 | 第21-22页 |
2.4 股份制银行不良贷款迁徙率升高 | 第22-25页 |
第3章 影响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成因分析 | 第25-31页 |
3.1 宏观方面 | 第25-28页 |
3.1.1 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 | 第25-26页 |
3.1.2 利率市场化的影响 | 第26页 |
3.1.3 经济政策的影响 | 第26-27页 |
3.1.4 政府对股份制银行的行政干预 | 第27-28页 |
3.2 微观方面 | 第28-31页 |
3.2.1 企业违约事件频发推升不良贷款 | 第28页 |
3.2.2 股份制银行资本充足率较低 | 第28-29页 |
3.2.3 股份制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不良压力加大 | 第29-30页 |
3.2.4 股份制银行贷款审批制度不完善 | 第30-31页 |
第4章 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 第31-36页 |
4.1 变量和样本的选取 | 第31-33页 |
4.1.1 变量的选取 | 第31-33页 |
4.1.2 变量的来源和分析 | 第33页 |
4.2 回归分析及主要结果 | 第33-36页 |
4.2.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第33-34页 |
4.2.2 回归结果分析 | 第34-36页 |
第5章 降低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建议 | 第36-40页 |
5.1 宏观方面 | 第36-37页 |
5.1.1 加快对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剥离” | 第36页 |
5.1.2 加快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 | 第36-37页 |
5.2 微观方面 | 第37-40页 |
5.2.1 完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产权结构 | 第37-38页 |
5.2.2 正确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增强对宏观经济适应能力 | 第38页 |
5.2.3 提高信贷人员综合素质 | 第38-39页 |
5.2.4 严格贷款审批制度,加强风险管理 | 第39-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