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7页 |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价值 | 第9-11页 |
二、学术史回顾 | 第11-15页 |
三、难点与创新 | 第15-16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一章 张伯苓教育救国志向的确立 | 第17-22页 |
第一节 清末民初的中国社会背景 | 第17-18页 |
第二节 张伯苓的学习经历 | 第18-22页 |
一、早年私塾求学 | 第18-19页 |
二、北洋水师学堂 | 第19-20页 |
三、国外求学经历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张伯苓对南开大学的建设和管理 | 第22-30页 |
第一节 经费的筹措及使用 | 第22-23页 |
一、经费的筹措 | 第22-23页 |
二、经费的使用 | 第23页 |
第二节 校园环境建设 | 第23-25页 |
一、自然环境建设 | 第23-24页 |
二、文化环境建设 | 第24-25页 |
第三节 学科设置情况 | 第25-27页 |
一、试办学时的学科设置情况 | 第25-26页 |
二、南开大学的学科设置 | 第26-27页 |
第四节 教职工的聘用和管理 | 第27-30页 |
一、对南开大学教职工的聘用 | 第27页 |
二、对南开大学教职工的要求 | 第27-28页 |
三、对南开大学教职工的管理 | 第28-30页 |
第三章 张伯苓的高等教育思想与南开精神 | 第30-45页 |
第一节 以“国”为中心的教育目的 | 第30-33页 |
一、“爱国救国” | 第30-31页 |
二、“知中国 服务中国” | 第31-32页 |
三、“以教育力量使中国现代化” | 第32-33页 |
第二节 以“公能”为中心的教育宗旨 | 第33-34页 |
第三节 以“土货化”为中心的教育方针 | 第34-36页 |
第四节 以“全面发展”为中心的教育内容 | 第36-43页 |
一、体育教育 | 第37-39页 |
二、德育教育 | 第39-42页 |
三、眼界教育 | 第42-43页 |
第五节 以“私立非私有”为中心的教育管理思想 | 第43-45页 |
一、师生参与民主管理 | 第43页 |
二、“法制”学校 | 第43-44页 |
三、管理需要不断改革 | 第44-45页 |
第四章 张伯苓办学实践及理念对当代大学教育的启示 | 第45-49页 |
第一节 校园环境与教育质量相辅相成 | 第45-46页 |
第二节 教育家要有信念和抱负及永不言败的精神 | 第46-47页 |
第三节 大学校长要有终身办教育和终身爱学生的思想觉悟 | 第47-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后记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