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缩略词简表 (ABBREVIATIONS) | 第13-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32页 |
1.1 2 型糖尿病发病机制概述 | 第17-23页 |
1.1.1 胰岛素抵抗 | 第18-19页 |
1.1.2 胰岛素受体前水平与胰岛素抵抗 | 第19页 |
1.1.3 胰岛素受体水平与胰岛素抵抗 | 第19-20页 |
1.1.4 胰岛素受体后水平与胰岛素抵抗 | 第20-21页 |
1.1.5 AMPK信号通路与胰岛素抵抗 | 第21-22页 |
1.1.6 慢性炎症与胰岛素抵抗 | 第22-23页 |
1.1.7 其他信号通路与胰岛素抵抗 | 第23页 |
1.2 2 型糖尿病治疗 | 第23-27页 |
1.2.1 胰岛素 | 第23-24页 |
1.2.2 促胰岛素分泌药 | 第24-25页 |
1.2.3 双胍类药物 | 第25页 |
1.2.4 α-糖苷酶抑制剂 | 第25-26页 |
1.2.5 糖尿病疫苗 | 第26页 |
1.2.6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 第26-27页 |
1.2.7 糖尿病疫苗 | 第27页 |
1.2.8 中药和天然药物 | 第27页 |
1.3 2 型糖尿病模型 | 第27-29页 |
1.3.1 饮食诱导法 | 第28页 |
1.3.2 转基因动物 | 第28-29页 |
1.3.3 化学药物联合饮食诱导法 | 第29页 |
1.4 香豆素类化合物应用 | 第29-30页 |
1.5 课题设计及研究意义 | 第30-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二章 香豆素类化合物对小鼠2型糖尿病的干预作用 | 第32-51页 |
2.1 引言 | 第32-33页 |
2.2 实验仪器与材料 | 第33-34页 |
2.2.1 实验动物 | 第33页 |
2.2.2 实验试剂 | 第33-34页 |
2.2.3 实验仪器 | 第34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34-38页 |
2.3.1 相关试剂的配制 | 第34-35页 |
2.3.2 实验分组、2 型糖尿病模型建立及给药干预 | 第35页 |
2.3.3 空腹体重、空腹血糖和血清胰岛素测定 | 第35-36页 |
2.3.4 小鼠糖耐量试验 | 第36页 |
2.3.6 血脂指标 | 第36-37页 |
2.3.7 抗氧化指标 | 第37-38页 |
2.3.8 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变化 | 第38页 |
2.3.9 统计处理 | 第38页 |
2.4 结果 | 第38-50页 |
2.4.1 空腹体重变化 | 第38-39页 |
2.4.2 空腹血糖、胰岛素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 | 第39-40页 |
2.4.3 糖耐量变化 | 第40-41页 |
2.4.4 血脂指标 | 第41-42页 |
2.4.5 抗氧化指标 | 第42-44页 |
2.4.6 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 | 第44-50页 |
本章讨论与小结 | 第50-51页 |
第三章 香豆素类化合物干预小鼠2型糖尿病的机制研究 | 第51-60页 |
3.1 引言 | 第51-52页 |
3.2 实验仪器与材料 | 第52-53页 |
3.2.1 实验试剂 | 第52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52-53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53-55页 |
3.3.1 试剂配制 | 第53页 |
3.3.2 骨骼肌和脂肪组织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 | 第53-54页 |
3.3.3 统计处理 | 第54-55页 |
3.4 结果 | 第55-59页 |
3.4.1 香豆素类化合物促进骨骼肌中GLUT4转位与表达 | 第55页 |
3.4.2 香豆素类化合物促进骨骼肌中Akt磷酸化 | 第55-56页 |
3.4.3 香豆素类化合物促进骨骼肌中AMPK、TBC1D1表达与磷酸化 | 第56-57页 |
3.4.4 香豆素类化合物促进脂肪中GLUT4转位与表达 | 第57-58页 |
3.4.5 香豆素类化合物促进脂肪中AMPK的表达与磷酸化 | 第58-59页 |
本章讨论与小结 | 第59-60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74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专利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