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发动机论文--往复式发动机论文--各种类型往复式发动机论文--汽油机论文

汽油机动力总成系统匹配标定及优化研究

内容提要第4-5页
摘要第5-9页
ABSTRACT第9-14页
缩写表第19-23页
符号表第23-27页
第1章 绪论第27-43页
    1.1 引言第27-28页
    1.2 汽车动力总成的历史、现状及技术动向第28-36页
        1.2.1 发动机的历史、现状及技术动向第29-32页
        1.2.2 变速器的历史、现状及技术动向第32-36页
    1.3 动力总成标定技术的历史、现状及技术动向第36-39页
        1.3.1 基本概念第36-37页
        1.3.2 模型化标定方法第37-38页
        1.3.3 国内外发展现状及研究意义第38-39页
    1.4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第39-43页
第2章 动力总成系统的组成第43-53页
    2.1 CA12GV发动机第43-44页
    2.2 爱信TB-68变速器第44-46页
    2.3 CAN通信网络第46-49页
    2.4 动力总成电控系统第49-51页
        2.4.1 发动机管理系统第49-51页
        2.4.2 自动变速器管理系统第51页
    2.5 本章小结第51-53页
第3章 动力总成开发工具平台第53-63页
    3.1 研究对象第53-55页
    3.2 试验台架及场地第55-56页
        3.2.1 发动机试验台架第55页
        3.2.2 底盘测功机试验台架第55-56页
        3.2.3 农安试车场第56页
    3.3 发动机电控系统测量标定平台第56-60页
        3.3.1 V12发动机电控系统标定开发软件环境第57-59页
        3.3.2 V12发动机电控系统标定开发硬件环境第59-60页
    3.4 V12发动机电控系统标定仿真开发环境第60-61页
    3.5 自动变速器测量标定平台第61-62页
        3.5.1 TB-68变速器电控系统标定开发软件环境第61页
        3.5.2 TB-68变速器电控系统标定开发硬件环境第61-62页
    3.6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4章 基于模型的标定技术第63-87页
    4.1 基于模型标定技术第63-67页
        4.1.1 标定技术的挑战第63-64页
        4.1.2 传统标定技术第64-65页
        4.1.3 基于模型的标定技术第65-67页
        4.1.4 项目目标和测量原则第67页
    4.2 标定优化方法概况第67-68页
    4.3 试验设计(DoE)第68-74页
        4.3.1 因素范围确定第68-69页
        4.3.2 调查试验设计第69-70页
        4.3.3 试验方法第70-72页
        4.3.4 编制试验数据处理函数第72-73页
        4.3.5 理论空燃比区域设计拓展第73页
        4.3.6 加浓区域设计拓展第73-74页
    4.4 统计模型开发第74-77页
        4.4.1 局部模型阶段第74-75页
        4.4.2 全局模型阶段第75-76页
        4.4.3 二阶模型质量第76-77页
    4.5 标定优化第77-80页
        4.5.1 优化依据和过程第77-80页
        4.5.2 低速扭矩模型改进第80页
    4.6 结果讨论第80-82页
    4.7 试验过程改进第82页
    4.8 拓展应用第82-83页
    4.9 一阶模型探讨第83-84页
    4.10 本章小结第84-85页
    4.11 鸣谢第85-87页
第5章 自动变速器换挡规律优化第87-115页
    5.1 换挡规律初始计算第87-92页
        5.1.1 汽车的行驶特性计算第88-90页
        5.1.2 动力性换挡规律计算第90页
        5.1.3 经济性换挡规律计算第90-92页
    5.2 利用软件实现目标车速曲线跟随功能第92-93页
    5.3 各种模式下换挡规律优化第93-112页
        5.3.1 正常模式换挡规律的优化第93-95页
        5.3.2 换挡规律优化与发动机万有特性的关系第95-96页
        5.3.3 等速油耗方法优化经济性换挡规律研究第96-97页
        5.3.4 定油门加速方法优化经济性换挡规律第97-98页
        5.3.5 根据NEDC工况优化经济性换挡规律第98-99页
        5.3.6 三参数经济性换挡规律率标定方法第99-102页
        5.3.7 自动变速器滑行解锁优化策略第102-105页
        5.3.8 上坡模式换挡规律优化第105-107页
        5.3.9 下坡模式换挡规律优化第107页
        5.3.10 冷态模式换挡规律优化第107-109页
        5.3.11 热模式换挡规律优化第109-110页
        5.3.12 手动模式换挡规律优化第110页
        5.3.13 自动变速器自动到手动模式降挡优化策略第110-112页
    5.4 本章小结第112-113页
    5.5 鸣谢第113-115页
第6章 ECU控制及优化技术第115-121页
    6.1 双ECU控制结构第115-118页
    6.2 双ECU间信息通讯第118页
    6.3 双ECU优化技术第118-119页
    6.4 本章小结第119-121页
第7章 动力总成标定优化技术第121-147页
    7.1 动力总成优化流程第121-122页
    7.2 发动机扭矩模型优化第122-127页
        7.2.1 发动机的扭矩计算第123-124页
        7.2.2 实际输出扭矩的调节第124-125页
        7.2.3 扭矩结构优点第125-126页
        7.2.4 扭矩模型优化的几个方面第126-127页
    7.3 驾驶性脉谱优化第127-128页
    7.4 发动机和液力变矩器联合工作特性第128-133页
    7.5 动力总成标定与排放优化相关问题第133-135页
    7.6 动力总成联合标定优化的几个需要注意问题第135-138页
        7.6.1 扭矩信号过冲第135-136页
        7.6.2 扭矩信号波动第136-137页
        7.6.3 各挡位发动机转速限制第137-138页
    7.7 动力总成优化结果评价第138-140页
    7.8 动力总成模型构建第140-145页
    7.9 本章小结第145-147页
第8章 全文总结及工作展望第147-151页
    8.1 本文开展的主要工作第147-148页
    8.2 本文的主要结论和创新点第148-149页
    8.3 今后工作展望第149-151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的科研工作第151-153页
参考文献第153-161页
致谢第161-162页

论文共1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必要共犯研究
下一篇:Translation Techniques in Image Reprodu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