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财政、国家财政论文--中国财政论文--财政收入、支出论文--税收论文

我国激励研发的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绪论第8-14页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8页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8-12页
        1.2.1 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研发支出的影响第8-10页
        1.2.2 我国促进企业研发的税收优惠政策分析第10-12页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12-13页
        1.3.1 研究思路第12-13页
        1.3.2 研究方法第13页
    1.4 创新与不足之处第13-14页
        1.4.1 创新之处第13页
        1.4.2 不足之处第13-14页
2. 企业研发税收优惠政策的理论分析第14-19页
    2.1 税收优惠政策激励企业研发的动因第14-16页
        2.1.1 研发的特点第14-15页
        2.1.2 市场失灵理论第15页
        2.1.3 融资约束理论第15-16页
    2.2 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企业研发的作用机理第16-19页
        2.2.1 税收优惠政策提高企业研发效益第16页
        2.2.2 税收优惠政策减弱企业研发不确定性第16-17页
        2.2.3 税收优惠政策激励企业人才创新第17页
        2.2.4 税收优惠政策缓解企业研发资金压力第17-19页
3. 我国激励研发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现状分析第19-29页
    3.1 我国现行激励研发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第19-21页
        3.1.1 激励企业研发的直接优惠政策第19页
        3.1.2 激励企业研发的间接优惠政策第19-21页
    3.2 我国研发经费及人员投入现状分析第21-27页
        3.2.1 我国研发经费投入状况分析第21-24页
        3.2.2 我国研发人员投入状况分析第24页
        3.2.3 OECD部分国家研发经费及人员投入比较分析第24-27页
    3.3 我国激励研发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存在的问题第27-29页
        3.3.1 研发税收激励政策覆盖面较窄第27页
        3.3.2 缺乏针对中小型企业的特别税收激励政策第27-28页
        3.3.3 税收优惠环节不合理第28页
        3.3.4 税收优惠方式单一第28-29页
4. 国外激励研发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比较分析第29-39页
    4.1 加计扣除优惠政策第30-32页
        4.1.1 加计扣除范围的比较分析第30-31页
        4.1.2 加计扣除比例的比较分析第31-32页
    4.2 税收抵免优惠政策第32-34页
        4.2.1 税收抵免比例的比较分析第32-33页
        4.2.2 税收抵免结转年限的比较分析第33-34页
    4.3“专利盒”税收优惠政策第34-36页
        4.3.1 优惠范围的比较分析第34-35页
        4.3.2 实际税率与上限规定的比较分析第35-36页
    4.4 国外税收优惠政策对我国的启示第36-39页
        4.4.1 税收优惠政策普惠性较强第36页
        4.4.2 中小企业税收优惠程度高第36-37页
        4.4.3“经常性研发支出”优惠范围广第37页
        4.4.4 税收优惠方式灵活多样第37-39页
5. 完善我国激励研发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建议第39-43页
    5.1 使研发税收优惠成为“普惠性”优惠政策第39页
    5.2 给予中小企业特别的优惠政策第39-40页
        5.2.1 加大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力度第39-40页
        5.2.2 提高中小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扣除比例第40页
        5.2.3 延长中小企业亏损结转年限第40页
    5.3 调整税收优惠环节第40-41页
    5.4 多种税收优惠方式并行第41-43页
        5.4.1 试行研发费用税收抵免优惠政策第41页
        5.4.2 制定激励产学研合作的税收优惠措施第41-42页
        5.4.3 加大技术转让税收优惠力度第42-43页
结论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8页
致谢第48-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大地艺术的梯田景观规划--以连山县黑山村为例
下一篇:“营改增”对物流业的税负影响分析--以上市企业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