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网货物运输能力计算方法研究
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1-23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6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5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3 研究难点 | 第19页 |
1.4 论文研究方案 | 第19-23页 |
1.4.1 研究目标 | 第19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4.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0-23页 |
2 铁路网货物运输能力分析 | 第23-31页 |
2.1 铁路网货物运输能力概念 | 第23-25页 |
2.1.1 传统铁路运输能力概念 | 第23页 |
2.1.2 铁路网货物运输能力概念 | 第23-25页 |
2.2 铁路网货物运输能力的影响因素 | 第25-29页 |
2.2.1 路网设施设备 | 第25-26页 |
2.2.2 货物运输需求 | 第26-27页 |
2.2.3 货物运输组织方案 | 第27-29页 |
2.3 铁路网货物运输能力的特点 | 第29-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3 铁路网货物运输能力计算模型 | 第31-42页 |
3.1 铁路网货物运输能力计算经典模型 | 第31-33页 |
3.2 货物列车编组计划经典模型 | 第33-35页 |
3.3 铁路网货物运输能力计算改进模型 | 第35-41页 |
3.3.1 基本假设 | 第36页 |
3.3.2 参变量定义 | 第36-37页 |
3.3.3 目标函数 | 第37页 |
3.3.4 约束条件 | 第37-39页 |
3.3.5 多目标处理 | 第39-40页 |
3.3.6 模型特点分析 | 第40-4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4 铁路网货物运输能力计算改进模型的求解 | 第42-55页 |
4.1 车流径路生成 | 第42-44页 |
4.1.1 车流归并 | 第42页 |
4.1.2 K短路生成 | 第42-44页 |
4.2 禁忌搜索算法基本原理 | 第44-45页 |
4.2.1 算法简介 | 第44页 |
4.2.2 设计要点 | 第44-45页 |
4.3 禁忌搜索算法的设计实现 | 第45-49页 |
4.4 算例分析 | 第49-5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5 案例分析 | 第55-64页 |
5.1 案例背景 | 第55-58页 |
5.2 案例结果及相关分析 | 第58-63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6.1 论文主要研究结论 | 第64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作者简历 | 第69-71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