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硅酸盐细菌特异性PCR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5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5-31页 |
1 概述 | 第15-21页 |
·两种硅酸盐细菌的分类地位 | 第15-17页 |
·芽孢杆菌属的分类地位 | 第15页 |
·类芽孢杆菌属的分类地位 | 第15-16页 |
·胶质类芽孢杆菌的分类地位 | 第16-17页 |
·土壤类芽孢杆菌的分类地位 | 第17页 |
·两种硅酸盐细菌的特性 | 第17-18页 |
·菌体和菌落特性 | 第17页 |
·荚膜多糖的特性 | 第17页 |
·产酸特性 | 第17-18页 |
·生理生化特性 | 第18页 |
·硅酸盐细菌的功能及其作用机理 | 第18-20页 |
·硅酸盐细菌分解矿物作用及其机理 | 第18-19页 |
·硅酸盐细菌絮凝作用及其机理 | 第19页 |
·硅酸盐细菌促生作用及其机理 | 第19-20页 |
·硅酸盐细菌的应用 | 第20-21页 |
2 鉴定两种硅酸盐细菌的常用方法 | 第21-30页 |
·形态和生理生化特性 | 第21-22页 |
·细胞化学特性 | 第22-23页 |
·脂肪酸组成(FAME) | 第22页 |
·鸟嘌呤和胞嘧啶含量(G+C%) | 第22-23页 |
·其它标记 | 第23页 |
·基因特性 | 第23-30页 |
·DNA-DNA 杂交(DDH) | 第24页 |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 | 第24-25页 |
·DNA 随机扩增多态性(RAPD) | 第25页 |
·肠杆菌基因间重复序列(ERIC) | 第25-26页 |
·DNA 探针杂交 | 第26页 |
·165 rRNA 基因 | 第26页 |
·蛋白编码基因 | 第26-30页 |
·PCR 用于菌种鉴定 | 第30页 |
3 本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 第30-31页 |
第二章 胶质类芽孢杆菌特异性PCR 方法的建立 | 第31-45页 |
1 材料 | 第31-33页 |
·gyrB 基因序列 | 第31页 |
·菌株及培养条件 | 第31-32页 |
·试剂和仪器 | 第32-33页 |
·主要试剂 | 第32页 |
·主要仪器及分析软件 | 第32-33页 |
2 方法 | 第33-37页 |
·基因组DNA 提取 | 第33页 |
·硅酸盐细菌基因组DNA 提取 | 第33页 |
·其它菌基因组DNA 提取 | 第33页 |
·引物设计与筛选 | 第33-35页 |
·引物设计与合成 | 第33-34页 |
·引物筛选 | 第34页 |
·扩增产物测序验证 | 第34-35页 |
·PCR 反应的优化 | 第35-37页 |
·PCR 反应条件和体系 | 第36页 |
·PCR 反应条件优化 | 第36页 |
·PCR 反应体系优化 | 第36-37页 |
·菌体PCR 法建立及检验 | 第37页 |
·菌体PCR 建立 | 第37页 |
·特异性检验 | 第37页 |
·灵敏度检验 | 第37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7-43页 |
·引物设计与筛选 | 第37-39页 |
·引物设计 | 第37-38页 |
·引物筛选 | 第38-39页 |
·引物扩增结果验证 | 第39页 |
·PCR 反应的优化 | 第39-42页 |
·PCR 反应条件优化 | 第39-40页 |
·PCR 反应体系优化 | 第40-42页 |
·菌体PCR 的建立及检验 | 第42-43页 |
·菌体PCR 的建立 | 第42页 |
·特异性检验 | 第42-43页 |
·灵敏度检验 | 第43页 |
4 讨论 | 第43-45页 |
第三章 土壤类芽孢杆菌特异性PCR 方法的建立 | 第45-54页 |
1 材料 | 第45页 |
2 方法 | 第45-47页 |
·引物设计与筛选 | 第45页 |
·引物设计与合成 | 第45页 |
·引物筛选 | 第45页 |
·扩增产物测序验证 | 第45页 |
·PCR 反应的优化 | 第45-46页 |
·PCR 反应条件和体系 | 第45-46页 |
·PCR 反应条件优化 | 第46页 |
·PCR 反应体系优化 | 第46页 |
·菌体PCR 建立及检验 | 第46-47页 |
·菌体PCR 建立 | 第46页 |
·特异性检验 | 第46页 |
·灵敏度检验 | 第46-47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7-53页 |
·引物设计与筛选 | 第47-48页 |
·引物设计 | 第47页 |
·引物筛选 | 第47-48页 |
·引物扩增结果验证 | 第48页 |
·PCR 反应的优化 | 第48-52页 |
·PCR 反应条件优化 | 第48-49页 |
·PCR 反应体系的优化 | 第49-52页 |
·菌体PCR 的建立及检验 | 第52-53页 |
·菌体PCR 的建立 | 第52页 |
·特异性检验 | 第52页 |
·灵敏度检验 | 第52-53页 |
4 讨论 | 第53-54页 |
第四章 PCR 方法检测土壤中的两种硅酸盐细菌 | 第54-69页 |
1 材料 | 第54页 |
·菌株及培养条件 | 第54页 |
·土样来源 | 第54页 |
2 方法 | 第54-58页 |
·土样采集 | 第54页 |
·土壤菌株分离筛选 | 第54-55页 |
·土壤总基因组DNA 的提取 | 第55页 |
·土壤总基因组DNA 的PCR 扩增与测序 | 第55-56页 |
·土壤总基因组DNA 的PCR 扩增 | 第55-56页 |
·土壤克隆子的测序 | 第56页 |
·土壤分离物的特异性PCR 检测与分子鉴定 | 第56-57页 |
·土壤分离物的特异性PCR 检测 | 第56-57页 |
·土壤分离物的分子鉴定 | 第57页 |
·序列分析 | 第57-58页 |
·序列向GenBank 数据库提交 | 第57页 |
·BLASTN 比对鉴定菌株 | 第57页 |
·MegAlign 比对序列间的相似性 | 第57页 |
·进化树的构建 | 第57-5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58-65页 |
·土壤样品菌株分离筛选 | 第58-59页 |
·土壤总基因组DNA 的提取 | 第59页 |
·土壤总基因组DNA 的PCR 扩增 | 第59-60页 |
·通用引物第一轮扩增 | 第59页 |
·特异性引物第二轮扩增 | 第59-60页 |
·土壤分离物的特异性PCR 检测 | 第60-62页 |
·胶质类芽孢杆菌特异性引物扩增 | 第60-61页 |
·土壤类芽孢杆菌特异性引物扩增 | 第61-62页 |
·序列分析 | 第62-65页 |
·序列登录号 | 第62-63页 |
·BLASTN 比对鉴定菌株 | 第63页 |
·MegAlign 比对序列间的相似性 | 第63-64页 |
·进化树的构建 | 第64-65页 |
4 讨论 | 第65-69页 |
总结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5页 |
附录一 重要溶液的配制 | 第75-76页 |
附录二 培养基的配制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在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