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第一章 导论 | 第7-13页 |
| 1.1 研究的缘起与意义 | 第7-8页 |
| 1.2 研究对象选取的原因 | 第8页 |
| 1.3 文献综述 | 第8-13页 |
| 第二章“军嫂”报道的出现及其形象的嬗变 | 第13-22页 |
| 2.1 形势的变化对国内思潮的影响 | 第13-14页 |
| 2.2 社会转型期《人民日报》“军嫂”报道的政治含义 | 第14-15页 |
| 2.3 初始·发展·多元:军嫂形象的嬗变 | 第15-22页 |
| 第三章 议程设置与呈现艺术:“军嫂”形象的传播手段 | 第22-30页 |
| 3.1 数量输出稳定,保持报道力度 | 第22-23页 |
| 3.2 版面靠前,强调重要性 | 第23页 |
| 3.3 权威稿源,凸显政治身份 | 第23-24页 |
| 3.4 图文并茂,活化军嫂形象 | 第24-25页 |
| 3.5 客观叙述,保证真实 | 第25-26页 |
| 3.6 体裁多样,多形式展示 | 第26-27页 |
| 3.7 主题集中,强调核心价值 | 第27-28页 |
| 3.8 多栏目呈现,设置报道议程 | 第28-30页 |
| 第四章 多元身份:《人民日报》呈现“军嫂”形象的类型 | 第30-36页 |
| 4.1 军属 | 第31-32页 |
| 4.2 大嫂 | 第32页 |
| 4.3 家里的“顶梁柱” | 第32-34页 |
| 4.4 女人 | 第34-35页 |
| 4.5 军嫂形象构建的递进 | 第35-36页 |
| 第五章 战争·女性·个体:战争与女性视野中的存在 | 第36-41页 |
| 5.1 刻板印象:弱者的处境 | 第36-37页 |
| 5.2 军嫂之苦:在于难为外人所道 | 第37-39页 |
| 5.3 崛起的女性:地位攀升的血泪路 | 第39页 |
| 5.4 源于战争、始于乱世:女性的“过度”解放 | 第39-41页 |
| 第六章“军嫂”形象报道的改进建议 | 第41-42页 |
| 结语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7页 |
| 附录 1 《人民日报》部分新闻刊载情况 | 第47-61页 |
| 附录 2 《人民日报》部分新闻刊载内容 | 第61-65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5-66页 |
| 后记 | 第66-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