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缘起 | 第8-9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第2章 何逊生平及部分诗歌创作时间考 | 第14-31页 |
2.1 何逊生卒年问题 | 第14-18页 |
2.2 部分诗歌创作时间考 | 第18-29页 |
2.2.1 《与崔录事别兼叙携手》和《望廨前水竹答崔录事》 | 第18-20页 |
2.2.2 《下直出溪边望答虞丹徒教》 | 第20-21页 |
2.2.3 《赋咏联句》 | 第21-23页 |
2.2.4 《南还道中送赠刘谘议别》 | 第23-25页 |
2.2.5 《答丘长史》 | 第25-27页 |
2.2.6 《往晋陵联句》 | 第27-29页 |
2.3 何逊生平梳理 | 第29-31页 |
第3章 何逊与梁初文士的交游及诗风比较 | 第31-62页 |
3.1 何逊与范云——文化贵族对后进的欣赏奖掖 | 第31-43页 |
3.1.1 何逊与范云的关系 | 第31-32页 |
3.1.2 奖掖后进之风 | 第32-39页 |
3.1.3 梁初文化贵族的生活状态及其诗风 | 第39-43页 |
3.2 何逊与刘孝绰——寒士与高门子弟的同志殊途 | 第43-52页 |
3.2.1 何逊与刘孝绰的关系 | 第43-44页 |
3.2.2 寒士与高门子弟的同志殊途 | 第44-49页 |
3.2.3 何逊与刘孝绰诗歌比较 | 第49-52页 |
3.3 何逊与朱记室们——寒士与寒士的惺惺相惜 | 第52-62页 |
3.3.1 何逊与朱记室等寒士的关系 | 第52-53页 |
3.3.2 梁初寒士的生存状态 | 第53-59页 |
3.3.3 寒门士子诗风比较 | 第59-62页 |
第4章 何逊诗歌特色及其所反映的梁初士风 | 第62-86页 |
4.1 仕进与归隐——寒士内心的矛盾与孤独 | 第62-72页 |
4.1.1 何逊诗中仕与隐的矛盾 | 第62-65页 |
4.1.2 矛盾缘由 | 第65-72页 |
4.2 离别与羁旅——南渡后普遍的漂泊心理 | 第72-79页 |
4.2.1 离别与羁旅 | 第72-76页 |
4.2.2 南渡后普遍的漂泊心理 | 第76-79页 |
4.3 情真与本色——远离宫廷的幸与不幸 | 第79-86页 |
4.3.1 何逊之真 | 第79-83页 |
4.3.2 逊诗尚真的渊源 | 第83-86页 |
第5章 何逊诗风的继承和影响 | 第86-94页 |
5.1 何逊诗风与永明诗风的异同 | 第86-89页 |
5.2 左思、陶渊明、鲍照之诗在何逊诗中的投射 | 第89-91页 |
5.3 何逊诗歌对阴铿、杜甫的影响 | 第91-94页 |
第6章 结语 | 第94-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98页 |
致谢 | 第98-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