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引言 | 第7-9页 |
第一章 我国环境刑事立法现状 | 第9-16页 |
一、我国环境刑事立法的进程 | 第9-11页 |
(一) 我国环境刑事立法的初创阶段(1949年-1979年) | 第9-10页 |
(二) 我国环境刑事立法的发展阶段(1979年-1997年) | 第10-11页 |
(三) 我国环境刑事立法的不断完善阶段(1997年至今) | 第11页 |
二、我国环境刑事立法的特点 | 第11-13页 |
三、刑法介入环境保护的必要性 | 第13-16页 |
第二章 我国环境刑事立法的缺陷 | 第16-24页 |
一、环境刑事立法指导思想滞后 | 第16-17页 |
二、现有立法模式的漏洞 | 第17-19页 |
三、立法保护范围过于狭窄 | 第19-20页 |
四、欠缺对危险犯的规定 | 第20-21页 |
五、环境刑事立法中严格责任缺失 | 第21-22页 |
六、刑事责任实现形式过于简单 | 第22-24页 |
第三章 我国环境刑事立法的完善 | 第24-40页 |
一、转变环境刑事立法指导思想 | 第24-25页 |
二、改变原有立法模式 | 第25-26页 |
三、扩大环境犯罪立法保护范围 | 第26-31页 |
(一) 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罪名的扩充 | 第27-30页 |
(二) 破坏资源罪 | 第30-31页 |
四、在环境刑事立法中规定危险犯 | 第31-33页 |
五、在环境立法中增加严格责任原则 | 第33-36页 |
六、调整环境刑事立法的刑事责任 | 第36-40页 |
(一) 刑法措施的完善 | 第36-38页 |
(二) 非刑罚措施的完善 | 第38-40页 |
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