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衰康颗粒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前言 | 第9-11页 |
第一部分 肾衰康颗粒制备工艺研究 | 第11-28页 |
1 处方组成 | 第11页 |
2 制剂提取工艺研究 | 第11-19页 |
2.1 仪器与试药 | 第11-12页 |
2.2 方法与结果 | 第12-18页 |
2.3 小结 | 第18-19页 |
3 制剂成型工艺研究 | 第19-28页 |
3.1 仪器与试药 | 第19页 |
3.2 方法与结果 | 第19-26页 |
3.3 中试研究 | 第26-27页 |
3.4 小结 | 第27-28页 |
第二部分 肾衰康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 第28-46页 |
1 仪器与试药 | 第28页 |
1.1 仪器 | 第28页 |
1.2 试药 | 第28页 |
2 方法与结果 | 第28-42页 |
2.1 定性鉴别 | 第28-36页 |
2.2 大黄素、大黄酚的含量测定 | 第36-42页 |
3 肾衰康颗粒质量标准草案 | 第42-45页 |
4 小结 | 第45-46页 |
第三部分 肾衰康颗粒初步稳定性试验研究 | 第46-51页 |
1 仪器与试药 | 第46-47页 |
1.1 仪器 | 第46页 |
1.2 试药 | 第46-47页 |
2 方法与结果 | 第47-50页 |
2.1 考察指标 | 第47页 |
2.2 加速试验 | 第47-50页 |
3 小结 | 第50-51页 |
讨论 | 第51-55页 |
1 肾衰康颗粒制备工艺研究 | 第51-53页 |
2 肾衰康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 第53-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肾衰康颗粒中各方药研究概述 | 第63-88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