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动物学论文--动物生态学和动物地理学论文

中国外来入侵动物扩散风险评价、损失评估及其管理研究

摘要第9-12页
ABSTRACT第12-15页
1 绪论第16-26页
    1.1 研究背景第16-17页
    1.2 基本概念第17-18页
        1.2.1 生物入侵第17-18页
        1.2.2 外来物种第18页
        1.2.3 外来入侵物种第18页
        1.2.4 外来入侵动物第18页
    1.3 研究意义与目的第18-20页
        1.3.1 研究意义第18-19页
        1.3.2 研究目的第19-20页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20-23页
        1.4.1 研究内容第20页
        1.4.2 研究方法第20-21页
        1.4.3 数据来源第21-22页
        1.4.4 技术路线第22-23页
    1.5 研究框架与可能的创新第23-26页
        1.5.1 论文框架第23-24页
        1.5.2 本文的特色与创新第24-26页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第26-44页
    2.1 论基础第26-33页
        2.1.1 外来入侵生物风险分析第26-27页
        2.1.2 外来入侵动物扩散的生物学原理第27-28页
        2.1.3 生态系统价值理论第28-29页
        2.1.4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9-30页
        2.1.5 公共物品属性第30-31页
        2.1.6 外部性理论第31-32页
        2.1.7 农户理性经济人假设第32-33页
    2.2 文献综述第33-44页
        2.2.1 外来入侵动物风险分析研究进展第33-38页
        2.2.2 外来入侵动物损失评估研究进展第38-40页
        2.2.3 农户意愿影响研究第40-41页
        2.2.4 桔小实蝇研究进展第41-44页
3 外来入侵动物的扩散途径及扩散机理研究第44-56页
    3.1 外来入侵动物扩散的途径第44-48页
        3.1.1 自然扩散第44-45页
        3.1.2 人为传播第45-48页
    3.2 外来入侵动物扩散影响因子分析第48-49页
        3.2.1 外来入侵动物扩散内部影响因素第48页
        3.2.2 外来入侵动物扩散外部影响因素第48-49页
    3.3 易遭入侵的区域研究第49-51页
        3.3.1 外来入侵动物特点第49-50页
        3.3.2 被入侵生态环境特点第50-51页
        3.3.3 易遭入侵区域第51页
    3.4 外来入侵动物的扩散机理研究第51-54页
    3.5 本章小结第54-56页
4 我国外来入侵动物扩散现状分析第56-64页
    4.1 我国的地理及环境特征第56页
    4.2 我国外来入侵动物的扩散现状第56-60页
    4.3 我国外来入侵动物造成的危害第60-63页
        4.3.1 导致重大经济损失第60-61页
        4.3.2 破坏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甚至物种灭绝第61-62页
        4.3.3 危害人畜健康,导致社会不稳定第62-63页
    4.4 本章小结第63-64页
5 外来入侵动物扩散风险评价与预警第64-80页
    5.1 外来入侵动物扩散风险识别第65-66页
        5.1.1 从查明传播途径开始的有害动物入侵风险分析第65-66页
        5.1.2 从查明有害生物开始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第66页
    5.2 外来入侵动物扩散风险的组成要素分析第66-67页
    5.3 外来入侵动物扩散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第67-70页
        5.3.1 入侵性第68页
        5.3.2 适生性第68-69页
        5.3.3 传播性第69页
        5.3.4 危害性第69-70页
        5.3.5 检疫管理的难易性第70页
    5.4 外来入侵动物扩散风险评估方法选择第70-73页
        5.4.1 层次分析法第70-73页
        5.4.2 层次分析法软件的应用第73页
    5.5 外来入侵动物扩散风险的评估方法及评估实例第73-79页
        5.5.1 外来入侵动物扩散风险评估指标权重的确定第73-74页
        5.5.2 外来入侵动物扩散风险评估指标的量化以及归一化第74-77页
        5.5.3 外来入侵动物扩散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第77-78页
        5.5.4 外来入侵动物扩散风险等级的划分与实例第78-79页
    5.6 本章小结第79-80页
6 外来入侵动物损失评估研究第80-106页
    6.1 外来入侵动物损失评估的内容与步骤第80-81页
        6.1.1 外来入侵动物损失评估的内容第80页
        6.1.2 外来入侵动物损失评估的步骤第80-81页
    6.2 损失评估指标体系选定的原则第81-82页
        6.2.1 科学性原则第81页
        6.2.2 整体性与层次性结合原则第81页
        6.2.3 实用性原则第81-82页
        6.2.4 通用可比性原则第82页
        6.2.5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第82页
    6.3 外来入侵动物损失评估方法分类及选取依据第82-85页
        6.3.1 外来入侵动物损失评估方法的分类第82-85页
        6.3.2 外来入侵动物损失评估方法的选取依据第85页
    6.4 外来入侵动物损失评估模型的建立第85-89页
        6.4.1 外来入侵动物入侵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第85-87页
        6.4.2 外来入侵动物入侵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第87-88页
        6.4.3 外来入侵动物入侵造成的非经济损失第88-89页
    6.5 外来入侵动物损失评估实证研究第89-103页
        6.5.1 福建省桔小实蝇入侵概况第89页
        6.5.2 桔小实蝇损失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第89-92页
        6.5.3 桔小实蝇损失评估方法筛选第92-94页
        6.5.4 桔小实蝇损失评估指标的测算第94-103页
    6.6 本章小结第103-106页
7 外来入侵动物扩散管理与防治研究第106-126页
    7.1 我国外来入侵动物扩散的政府管理现状分析第106-110页
        7.1.1 我国外来入侵动物扩散的政府管理现状第106-108页
        7.1.2 我国外来入侵动物扩散的政府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第108-110页
    7.2 我国外来入侵动物扩散防治现状分析第110-112页
        7.2.1 我国外来入侵动物的防治现状第110-111页
        7.2.2 我国外来入侵动物扩散防治存在的问题第111-112页
    7.3 外来入侵动物扩散防治实证研究——基于农户角度第112-125页
        7.3.1 桔小实蝇在江苏省与福建省的分布及影响第112-113页
        7.3.2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第113-114页
        7.3.3 样本描述第114-118页
        7.3.4 模型选择与变量定义第118-122页
        7.3.5 模型估计以及结果分析第122-125页
    7.4 本章小结第125-126页
8 中国外来入侵动物分级管理体系研究第126-140页
    8.1 外来入侵动物分级管理的必要性分析第126页
    8.2 外来入侵动物分级管理的内容与具体措施第126-137页
        8.2.1 Ⅰ级:“极高风险”外来入侵动物第127-132页
        8.2.2 Ⅱ级:“高风险”外来入侵动物第132-135页
        8.2.3 Ⅲ级:“中风险”外来入侵动物第135-137页
        8.2.4 Ⅳ级:“低风险”外来入侵动物第137页
    8.3 本章小结第137-140页
9 结论与政策建议第140-148页
    9.1 主要结论第140页
    9.2 管理外来入侵动物的政策建议第140-147页
        9.2.1 制定并完善外来入侵动物扩散管理法律,促使外来入侵动物管理规范化第141-142页
        9.2.2 强化外来入侵动物扩散管理机构,关注国际交流合作与人才建设第142-143页
        9.2.3 掌握外来入侵动物扩散途径,完善相关管理制度第143-145页
        9.2.4 制定教育和培训计划,提高公众意识与管理人员能力第145-146页
        9.2.5 明确损失评估内容,构建损失评估体系第146页
        9.2.6 拓宽外来入侵动物管理角度,提高农户防治意愿第146-147页
    9.3 不足之处与研究展望第147-148页
参考文献第148-158页
附录第158-160页

论文共1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沈阳东逸花园项目营销策略研究
下一篇:棉花R3-MYB基因GhCPC对纤维发育的负向调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