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8-24页 |
1.1 铜催化在有机反应中的应用及进展 | 第8-17页 |
1.1.1 铜催化的C–S偶联反应 | 第8-9页 |
1.1.2 铜催化的C–O偶联反应 | 第9-11页 |
1.1.3 铜催化的C–C偶联 | 第11-12页 |
1.1.4 铜催化杂环化合物的合成 | 第12-17页 |
1.2 多相铜催化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及进展 | 第17-22页 |
1.2.1 无机材料负载铜催化剂 | 第17-19页 |
1.2.2 聚合物材料负载铜催化剂 | 第19-20页 |
1.2.3 介孔MCM-41材料负载铜催化剂 | 第20-22页 |
1.3 本学位论文研究工作设想及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1.3.1 工作设想 | 第22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第二章 MCM-41负载1,10-菲咯啉铜(II)配合物(MCM-41-1,10-Phen-CuSO_4)的合成及其催化芳基硼酸与苯硫酚的Chan-Lam交叉偶联反应 | 第24-36页 |
2.1 引言 | 第24-25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25-30页 |
2.3 实验部分 | 第30-35页 |
2.3.1 化学试剂及测试仪器 | 第30页 |
2.3.2 5-硝基-1,10-菲咯啉的制备 | 第30-31页 |
2.3.3 5-氨基-1,10-菲咯啉的制备 | 第31页 |
2.3.4 1-(1,10-菲咯啉-5-基)-3-(3-(三乙氧硅基)丙基)脲的制备 | 第31页 |
2.3.5 1,10-菲咯啉功能化的MCM-41(MCM-41-1,10-Phen)的制备 | 第31-32页 |
2.3.6 MCM-41-1,10-Phen-CuSO_4配合物的制备 | 第32页 |
2.3.7 多相铜催化的芳基硼酸与硫酚的交叉偶联反应 | 第32页 |
2.3.8 化合物结构表征数据 | 第32-35页 |
2.4 结论 | 第35-36页 |
第三章 MCM-41负载1,10-菲咯啉铜(I)配合物(MCM-41-1,10-Phen-CuI)的合成及其催化芳基碘与脂肪族醇交叉偶联反应 | 第36-49页 |
3.1 引言 | 第36-37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37-43页 |
3.3 实验部分 | 第43-48页 |
3.3.1 化学试剂及测试仪器 | 第43页 |
3.3.2 MCM-41-1,10-Phen-CuI催化剂的制备 | 第43页 |
3.3.3 多相铜催化芳基碘与脂肪族醇的C–O交叉偶联的一般程序 | 第43-44页 |
3.3.4 化合物结构表征及NMR数据 | 第44-48页 |
3.4 结论 | 第48-49页 |
第四章 MCM-41负载1,10-菲咯啉铜(I)配合物(MCM-41-1,10-Phen-CuI)催化芳基卤与多氟苯甲酸钾的脱羧偶联反应 | 第49-64页 |
4.1 引言 | 第49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49-54页 |
4.3 实验部分 | 第54-63页 |
4.3.1 化学试剂及测试仪器 | 第54页 |
4.3.2 多相铜催化的芳基碘/溴与多氟苯甲酸钾的脱羧偶联 | 第54-57页 |
4.3.3 化合物结构表征及NMR数据 | 第57-63页 |
4.4 结论 | 第63-64页 |
第五章 MCM-41负载双齿氮铜(II)配合物[MCM-41-2N-Cu(OAc)_2]催化[1,2,3]三唑并[1,5-a]吡啶的合成 | 第64-78页 |
5.1 引言 | 第64页 |
5.2 结果与讨论 | 第64-69页 |
5.3 实验部分 | 第69-77页 |
5.3.1 化学试剂及测试仪器 | 第69页 |
5.3.2 双齿氮功能化介孔材料MCM-41-2N的制备 | 第69-70页 |
5.3.3 MCM-41-2N-Cu(OAc)_2催化剂的制备 | 第70页 |
5.3.4 2-吡啶基酮的制备 | 第70-73页 |
5.3.5 多相铜催化合成[1,2,3]-三唑并[1,5-a]吡啶的一般步骤 | 第73页 |
5.3.6 化合物结构表征及NMR数据 | 第73-77页 |
5.4 结论 | 第77-78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9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5-96页 |
附录 | 第96-106页 |
致谢 | 第106页 |